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番锣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

中国古代鼓吹乐之一种。源于明代中期,武宗于正德十四年 (1519) 南巡时,制有《靖边乐》,用笙、笛、鼓等乐器演奏,并命南教坊肄习之。此后,传于民间,不断发展,遂成“十番锣鼓”,又称“十样锦”或“十不闲”。盛行于江南的无锡、苏州、宜兴一带。其所用乐器,初为鼓、笛、锣、板、大小钲、钹等,后增有大、小锁呐,笙、箫、二胡、板胡、三弦、琵琶、云锣、大、中锣、汤锣、拍板等乐器,演奏气氛更加热烈。其所奏乐曲,则有《下西风》、《闹端阳》、《蝶穿花》、《雨夹雪》、《大开门》、《闹元宵》等。“十番锣鼓”在演奏时,根据器乐组合的成份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种类。如只用鼓、板、锣、钲、钹等击乐器的乐曲,称为“清锣鼓”或“素锣鼓”。兼用笛、锁呐、三弦、二胡、板胡、琵琶等管弦乐器的乐曲,称为“丝竹锣鼓”或“荤锣鼓”。而“丝竹锣鼓” 又可细分为三种:
❶笛、锁呐等吹乐器与三弦、二胡等弦乐器交替演奏的 “粗细丝竹锣鼓”。
❷不用锁呐的 “笛吹锣鼓”。
❸不用锁呐和笛的“笙吹锣鼓”。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 康熙十四律   鼓 ☛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