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清锣鼓
十番清锣鼓是流行在苏州、无锡一带的乐种,也称江南十番清锣鼓。使用乐器有鼓、大锣、小锣和钹等打击乐器,明代末年已经在江南民间流传。“十番”二字:“十”是泛指多的意思,“番”是变化,也就是说变化乐器演奏。结构篇幅较大,基本上是套曲、运用复合多段体形式。例如江南清锣鼓曲目十八六四二、全曲共由28段组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帽头,由三个锣鼓点组成、即“急急风”、“求头”、“七记音”。第二部分为主体,由“大四段”、“鱼合八”组成,其中大四段结构独立完整,每一段前有“合头”后有“合尾”,中间是“十八六四二”句式构成的锣鼓段的四次变化重复。第三部分是收头,由“急急风”、“金橄榄”、“螺丝结顶”曲牌组成。全曲通过乐器音乐丰富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在节日时的欢乐情绪。结构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套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