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公大都之城方三里。《論語·公冶長》: “十室之邑。” 鄭玄注: “公大都之城方三里。” (《通德堂經解》) 十室之邑shí shì zhī yì十家之邑。形容村镇很小。“邑”,小村镇,古时三十家为邑。《谷梁传·庄九年》:“十室之邑,可以逃难;百家之邑,可以隐死。”《论语·公冶长》:“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室之邑shí shì zhī yì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指很小的地方。邑: 古代的区划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