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大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大经亦称“十六经”,黄老学派著作。1973年出土古佚书之一,假托的所谓《黄帝内经》(《经法》、《十大经》、《称》、《道原》)中的一种。十四篇。写于战国时。借助于传说中的黄帝与其臣的对话和事迹,主张“正名修刑”,“先德后刑”。提出“天有恒干(干,法则),地有恒常”,“静作待时,天地与之”等命题。阐述了刑名和阴阳刑德的思想。其中如《兵容》论述用兵众“刑天”、“法地”、“法人”,掌握有利时机; 《成法》认为,统一天下的“成法”是“能操正以正奇,握一以知多,除民之所害,而寺(持)民之所宜”;《前道》提出王者不以供幸治国,“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 《行守》论述行事的守则,不能“有一言,无一行”,要言行一致。该书为研究黄老学派的重要资料。收入文物出版社1974年版《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和1976年版《经法》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