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之见
解释问题、研究学问的一种考据方法。指具有充分根据、论证全面的正确见解。清朝人戴震提出:“所谓十分之见,必征之古而靡不条贯,合诸道而不留余议,巨细必究,本末兼查。”(《与姚孝廉姬传书》)解释任何问题和学问,都应有根有据,追古查今,有条有理,把道理讲得详尽透彻,不留争议,这样的解释才能使人信为定论。违反“十分之见”的解释方法和治学原则,则是“依于传闻以拟其是”、“择于众说以裁其优”、“出于空言以定其论”和“据于孤证以信其通”。戴震认为,这些考证问题的方法“皆未至十分之见也”。根据戴震的观点,在宣传与解释活动中必须有严格的论证要求,发表见解若依据传闻,或在不同见解中随意选择一种见解,或缺少事实而说空话大话,或只依据一个证据便妄下结论,所肯定的观点必然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