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时代名。起自公元304年匈奴贵州刘渊起兵反晋建立汉国,止于439年北魏太武帝击灭北凉统一北方,历一百三十六年。西晋王朝灭亡后,内迁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北方长期混战割据,先后建立了二十一个政权。其中有匈奴的汉国、前赵和大厦,羯族的后赵,巴氐族的成汉,氐族的前秦、后凉,鲜卑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燕、南凉和代国,羌族的后秦,汉族的前凉、西凉、冉魏和北燕,卢水胡的北凉,此外丁零还建有翟魏。一般称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及大夏为十六国,其余各政权不预十六国之数。简称成汉、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大夏。本时期中,民族关系极为复杂,民族矛盾尖锐,除前秦曾短期统一北方外,政权林立,更迭频繁,战乱频仍,北方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中原人民大量向四边流徙。混乱割据及残酷的人口掠夺打乱了各民族较为固定的居住区域,实现了各族人民的交错杂居。在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内迁各族相继封建化,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