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卫和神策军shiliuwei he shencejun
隋唐时期统兵宿卫京师的军事机构。隋初沿北周之制, 设置十二府以统禁兵,炀帝大业三年(607)扩充为十六卫府。唐初沿隋制, 龙朔二年 (662), 高宗改易官名, 始定称为十六卫。后名称稍有改易, 而一般指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或二人, 以总府事。十六卫中的左右监门、左右千牛四卫不领府兵, 监门卫掌诸门禁卫, 千牛卫掌宿卫皇帝。其他十二卫各领40至60个军府, 每个军府有千人左右, 轮流到长安宿卫京师。因十六卫在宫殿之南,故称 “南衙军”。唐中叶以后, 由招募配置的北衙禁军渐兴, 南衙诸卫基本上成为闲司。神策军是唐后期的主要禁军。唐北衙禁军是陆续建置的, 至肃宗至德二年(757)有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 各有大将军一人, 将军三人。此后, 又有英武军、神威军、宝应军, 而以神策军最强盛。神策军本为陇右节度使属下的边镇军队。安史之乱起, 其军将卫伯玉领兵勤王, 后被代宗朝宦官鱼朝恩所控制。广德元年 (763), 吐蕃进犯, 鱼朝恩领军护驾, 入居禁中, 从此而为禁军。德宗时进一步扩充, 贞元十二年(796),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以宦官充任。其军势力在诸禁军之上,衣粮赏赐优于他军。时戍守长安西、北诸军纷纷自请遥隶,迅速增至15万人,成为宦官专权的支柱, 直至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