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布局
区域经济布局则是在应用经济区划的成果,结合各地区的条件和特点,解决地区经济的总体部署和地区经济部门的配置问题。
区域经济布局的主要内容有:
(1) 地区资源的综合经济评价。地区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能源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全面评价,弄清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因素,对于因地制宜地确定地区专业化方向,搞好区域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2) 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合理布局。工业布局是生产力区域组合的骨架,在区域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农业生产布局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交通运输业布局对国民经济发展也起重要意义。应三者通盘考虑,合理布局。
(3) 分析人口发展趋势,搞好城乡居民点布局,科学地预测人口的发展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构成等问题,使居民点的建设与之相匹配。
(4) 统一规划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商业网点、邮电通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包括专项规划和全区基础设施布局两方面内容。
(5) 搞好区域性环境污染的防治。区域布局的内容不能是局限于地区经济发展,还应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因此,要在查清区间污染源的分布、数量、排污量的前提下,提出防治方案,把发展生产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区域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主要标准表现为能够充分利用全国各种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各种产业部门的最佳组合,合理协调不同地区的分工和协作,促进各地区和全国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合理化,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战略体系的建立,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