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学
研究区域内的基础生态因子、生态演替过程、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服务功能,区域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平衡与演变规律的学科。区域生态学通过辨识区域发展的利导和限制因子、生态敏感和适宜性区域,开展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未来可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控制性和诱导性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战略和措施。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❶区域生态安全分析。生态安全的研究可包括不同的尺度,如自然生态方面从个体、种群到生态系统,人类生态方面从个人、社区、地方到国家;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洪涝灾害、沙尘暴等大多属于区域尺度,可按地理区 (流域)、生态区或行政区进行研究。
❷人类活动生态影响的判定与调控。包括四个方面: a. 人类活动影响景观格局的变化。景观基质的变化 (如毁林开荒导致以森林为基质的景观转向以耕地为基质的景观); 引进新景观组分; 主要景观组分 (斑块类型) 构成比例的变化。b. 人类活动影响景观变化的规模与速率。人类活动改变景观固有的演化规模与速率,导致景观的不稳定性。景观变化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土地利用的变化,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利用转换的数量明显增加,速度显著加快。c. 人类活动影响景观变化的方向。人类对景观的利用与改造总是指向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有可能忽视景观演化的客观规律,导致景观的某些组分或景观本身发生逆向演替。d. 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了景观格局,格局的改变进而影响到通过景观的物流、能流等生态过程,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如坡地毁林后涵养水源功能的丧失,干旱区草皮垦殖后导致固沙能力的降低等。
❸不同区域的生态建设战略。分析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组成要素 (如气候、生物、水、土壤等) 的差异,环境容量 (资源供给与容纳污染) 的不同以及开发历史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 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危机。
❹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区域生态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等级,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的系统进行预警。与生态风险评价不同之处是生态安全预警强调人的积极主导作用,从分析研究区域的系统要素和功能过程出发,探求维护系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要素和过程,通过对安全诊断指标的对比分析,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制定不同安全等级的预警标准。
❺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日益增大,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质量演变更多地受人类活动控制。人类通过影响生态过程进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质量。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质量演变机理与水文、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应更多地重视人类活动影响的调控,寻找人类活动的景观指示体。与人类活动密切关联的生态过程包括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土壤次生盐渍化过程以及灌溉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