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事法律援助程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事法律援助程序 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1.申请 申请人可以是当事人本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代理人、受委托的律师。申请人须递交法律援助申请书、附有规定的法定声明书(证明所述事项属实的誓书)、填写本人资料和申请援助目的的表格。 2.审查 法律援助署署长对上述申请有调查、审查之权。署长可令社会福利署调查申请人的经济状况,也可令申请人提供其他有关资料,并可面晤申请人询问情况。已列入援助计划名册的律师或大律师审查申请援助的案情,对有关法律问题提出意见或报告。 3.发证 经审查,法律援助署署长可能作出两种决定。符合条件者,批准申请,发出“提供法律援助证书”,并按申请人可动用的收入和可动用的资产,依法定方法计算或全部受助或缴付讼费的分担额。若申请人接受,填写“同意接受法律援助证书”,署长签发“法律援助证书”。如遇紧急情况,申请人可递交“申请紧急援助证书”,署长经审查发给“紧急援助证书”。在下列情况下署长得签发“停止执行或撤销法律援助通知书”,如:受助人逾期不交分担讼费;有关讼案已判决在案;受助人已亡故或破产受接管命令;受助人对处理讼案提出不合理要求而虚耗费用等。 署长须在签发的“法律援助证书”上批注委派的律师或大律师姓名,并将证书呈递法院登记处。 如果审查后认为不符合法律援助资格,署长可驳回申请,拒绝给予法律援助。对于下述情况,署长也可予拒绝:申请人只能在该诉讼案中取得微小的好处;案情简单,无须聘请律师处理;以该讼案的特别情况而言,申请人如获法律援助乃不合理者。 4.诉讼 经过法庭审理,若该案胜诉,败诉方将赔款交给法律援助署,署长经扣除诉讼费后,将余款交给受助人;若败诉,受助人可提起上诉,上诉案如果获署长或委派的大律师签发的证书,即为上诉审的法律援助受助人,如果未获此证书,则不被视作受助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