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匭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用具部 > 帝王 > 匭 > 匭函
匭函  guǐhán

即匭。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物器部 > 受器 > 匭函
匭函  guǐhán

單稱“函”、“匭”;亦稱“匭匣”、“獻納”。朝廷所設受納訴狀之箱匣。南朝陳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武帝於公車府始置兩函,以納横議,求達。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於朝堂置東南西北四匭,其别以青丹白黑方色,銅製。東稱“延恩”,求達獻頌者投之;南稱“招諫”,謗諫者投之;西稱“申冤”,訴冤者投之;北稱“通玄”,災異軍機者投之。玄宗天寳九年(公元750年),以匭音同“鬼”,一度改稱匭爲“獻納”。宋金沿唐制,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改四匭之稱,其東稱“崇仁”,南稱“思諫”,西稱“申明”,北稱“招賢”。宋·高承《事物紀原·匭函》:“梁天監元年,於公車府立謗木、肺石,置函,欲有横議,投謗木於函,則唐之置匭用此也。宋朝興國九年七月,改爲檢,而民間猶呼之。”《舊唐書·則天皇后紀》:“〔垂拱二年〕三月初,置匭於朝堂,有進書言事者,聽投之,由是人間善惡多所知悉。”唐·元稹《獻事表》:“凡今之人以諫鼓匭函爲虚器,謂拾遺補闕爲冗員。”《金史·程寀傳》:“或置匭匣,以伸冤枉,或遣使郡國,問民無告,皆古巡狩之事。”參閲《新唐書·百官志一》、《舊唐書·刑法志》、《宋史·職官志一》、《文獻通考·職官十四》。參見本類“匭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