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洋舰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洋舰队清廷筹建的海军主力舰队。光绪五年(1879)五月,清政府确定了“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由一化三”的海军建军方针。十一月,从英国购买的镇东、镇南、镇西、镇北4艘炮船 来华,提督丁汝昌留北洋督操海军。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北洋舰队以旅顺、威海为基地,拥有镇远、定远等大小舰艇和其他船只共40余艘,排水量近5万t,装备各型舰炮300余门,鱼雷发射管50余具,光绪二十年(1894),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的舰船在丰岛海域遭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九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大战于黄海,主力受损。次年二月,威海刘公岛被日军攻陷,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自杀殉国。经营16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Beiyang jiandui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被采纳。遂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并从关税、厘金项下每年拨款400万两作为经费。从1875年(光绪元年)起,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各式军舰多艘。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1879年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营务处,办理日常事务。1880年设天津水师学堂,不久先后在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等地修筑炮台,建设军港。1881年奏请任命淮系将领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海军未参战。战后海军衙门成立, 李鸿章以会办掌实权, 提出整饬海军, 增购外国舰船。两三年中, “定远”、“镇远”、“致远”、“靖远”、“济远”等舰陆续编入舰队,实力大增。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成,共有军舰25艘,内含2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除5艘小舰系福州船政局制造外,其余均购自英、德诸国。官兵4000余人。丁汝昌被命为提督。聘英国、德国人指导军事训练。颁发《北洋海军章程》, 确定船舰等级、人员编制、俸饷杂支及员弁升擢等制度, 并规定3年举行一次会操。舰队成立后, 海军经费被慈禧太后挪用修筑颐和园。除从福州船政局调来 “平远”兵轮外,再未添任何舰只。舰队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北洋海军参加对日作战, 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全军覆灭。战后清政府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调来部分舰只驻防北洋,又设北洋统领及帮统官,管理海军事宜,仍难复旧规。1905年以萨镇冰总理南北洋海军。1909年以贝勒载洵、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务大臣, 设立海军事务处, 把南、北洋各舰统一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 取消了南、北洋舰队的名义。 ☚ 福州船政局 南洋大臣 ☛ 北洋舰队清廷筹建的海军主力舰队。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清政府确定了“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 由一化三”的海军建军方针。十一月,从英国购买的镇东、镇南、镇西、镇北4艘炮船来华,提督丁汝昌留北洋督操海军,并于天津设水师营务处办理筹建海军事务。十四年九月,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北洋舰队以旅顺、威海为基地,拥有镇远、定远等大小舰艇和其他船只共40余艘,排水量近5万吨,装备各型舰炮300余门,鱼雷发射管50余具,守备辽东半岛、直隶湾至山东半岛一带海域,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统辖指挥,担负着保卫京师安全的任务。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的舰船在丰岛海域遭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九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大战于黄海,主力受损。次年二月,威海刘公岛被日军攻陷,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即“北洋海军”。 ☚ 北洋水师 北洋海军 ☛ 北洋舰队见“北洋海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