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
是由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的十三个帝王陵墓建筑群。位于北京城北约四十五公里的昌平天寿山麓。蟒山与虎峪山南面的石牌坊,是陵区的入口处,牌坊中线正对天寿山主峰。牌坊北面为一条长约六公里的神道。神道最初是为长陵修建的,后其他陵墓均围绕长陵建造,故造成前代所未有的诸陵合用一神道的布局。神道两侧,自南往北排列有碑亭、华表、十八对文臣、武将、象、马和骆驼的巨大石雕像,一直排到龙凤门前。过龙凤门地势渐高,神道延伸五公里,到达长陵大门。长陵为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为一组由三进庭院与宝城相接而成的建筑群。南端开三孔方门,门内为第一进院落,内设神帛炉,其北为稜恩门,门内为一近方形大院落,稜恩殿就位于院落北面正中位置。第三进院是宝城的前院,正面有方台,上建碑亭,下叫“方城”、上称“明楼”。宝城以围墙环绕成圆形,上为圆形宝顶,下为陵寝地宫。

北京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