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原府
唐代设置的行政区。《旧唐书·地理志》:“北京太原府:隋为太原郡。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并州总管,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16县。其年,置清源县,仍以榆社属韩州。三年,废总管。其年,置汾阳;仍以盂、寿阳2县置受州,治盂县;乐平、辽山、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太谷、祁2县置太州,治太谷;仍以文水属汾州。四年,又置总管,管并、介、受、辽、太、榆、汾7州。其年,改为上总管。五年,又改代、石2总管。其年,改上总管为大总管。六年,又改朔州总管,仍割汾州之文水来属。其年,废太州,以太谷、祁2县来属。七年,改为大都督府。其年,置罗阴县,仍省阳直县,改汾阳为阳曲县,又以文水属汾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乌河、罗阴2县,又以文水来属。八年,以废受州之寿阳、盂、乐平、石艾,又割顺州之燕然,凡5县来属。督并、汾、箕、岚4州。十四年,废燕然县。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进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置北都大都督府。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北都为北京。旧领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