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髻 包髻以巾帕覆罩于发髻之上扎成之髻。多为社会地位较低者的妆束。如第六十回,小优儿郑春即头扎包髻儿。 ☚ 弓鞋 啄针儿 ☛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首飾部 > 裹束 > 包髻 包髻 bāojì 用以包髮髻之巾。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許他做第二個夫人,包髻、團衫、繡手巾,都是他受用的。”《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書童也不理,只顧紥包髻兒。”參見本類“包頭”。 包髻bāojì女性用来包裹发髻的头巾。宋元代习俗,男子娶妾时须送包髻、团衫作聘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著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本待要皂腰裙,刚待要蓝包髻,则这的是折桂攀高落得的。”又《望江亭》第三折:“许他做第二个夫人,包髻、团衫、绣手巾,都是他受用的。”贾仲名《金安寿·双雁儿》套曲:“团衫缨络缀珍珠,绣包髻鸂鶒袱。”
.jpg)
宋代包髻的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