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墓
原在合肥市东郊大兴集,现位于市区包河南畔,与西边的包公祠遥相辉映。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宏伟庄严,周围松柏苍郁,是我国罕见的名臣墓园。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包拯病逝于河南开封,终年64岁。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包孝肃公。1063年8月,包拯遗体由开封归葬于“合肥县公城乡东村之原”(现为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南宋时期,包拯墓室被毁,后重修了墓堂。1973年,有关部门对包拯及其亲属墓群进行了清理,发现了6块墓志,共7000余字,其中包拯墓志3000余字。此外,还发现一些遗骨、文物。现包拯墓园于1987年10月1日落成,工程历时2年。主墓区建筑物有子母双石阙、神门、望柱、石虎、石羊、石人、享堂、坟冢和安放包拯遗骨、墓志的地宫;副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子孙墓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