勹“包”的本字。 上一条: 包 下一条: 㚿 勹D9E8 汉字部件。俗称“包字头儿”。 勹(bāo)“ ,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属皆从勹。”(布交切) 徐锴《系传》:“此文起于人字,曲包也。” 段玉裁注:“今字包行而勹废矣。”徐灏《注笺》:“勹从人曲之,盖怀中包裹之意。引申为屈曲之义。……又为环帀之义。” 段玉裁等认为“勹”为“包”的本字。今俗语转为“抱”,即“勹”字。甲骨文作 ,于省吾认为象人侧面俯伏之形,即“伏”字的初文。匍、匐等字均从“勹”。 勹部有十四个属字,除去匀、旬二字本应从 (甲骨文以 为旬),其余诸字皆从勹。如“匊”字下云:“在手曰匊。从勹、米。”为会意字。又如“勼”字下云:“聚也。从勹,九声。读若鳩。”又如“匀”字下云:“少也。从勹、二。”又如“旬”字下云:“遍也。十日为旬。从勹、日。” 勹 ☚ 勹部 匍 ☛ 勹 (bāo)今作“包”。布交切。象人曲形,有所包裹。 勹 *勹(包)prəw[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裹也。 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屬皆从勹。(九篇上) 包字析出,包覆胎兒之形。 ☚ 考 勽 ☛ 0000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