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劳动卫生标准/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调查/劳动卫生立法/劳动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 劳动卫生概论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 ☛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研究劳动条件与劳动者健康之间关系的两门密切联系的学科。其目的都是为使劳动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并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科学保证。
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指由原料加工到成品的整个过程。劳动操作过程主要受生产工艺过程的支配和影响。如工艺从分散的个体手工操作改为集中的流水作业,则一切操作方式均须改变。生产环境因素主要指物理因素(如气象条件、噪声等),化学因素(如金属毒物、各种有机溶剂等)及生物学因素(如皮革作业环境可能接触的炭疽菌等)。生产环境因素同样受生产工艺过程的支配和影响,但同时也受工程技术措施的影响。如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高低,既受生产工艺过程改变与否的影响,同时也受是否采取有效的密闭、通风排毒措施的影响。 由上可知,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要求不同的劳动操作过程,形成不同的特有生产环境,长期在此劳动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对工人健康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采取措施上,最根本的是彻底改革工艺,但这是很不易实现的;其次是采用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但这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来解决,卫生人员只能积极建议以求改革。周密地进行劳动卫生调查或职业病调查,加强体检普查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环境检测或生物学检测,进一步掌握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职业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提出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措施(包括制订或修订卫生标准)的基础,对于推动各项(包括诊断、治疗)措施的实施及提高其效果,使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有重要的作用。 不良劳动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操作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均将有较大的变化;因而职业病的病种、数量和病情轻重程度也必然随之改变。例如,过去因繁重体力劳动和恶劣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重症、急性、亚急性中毒,现在由于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已大大减少;而轻症、慢性影响则日渐增多。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新化学物质和某些物理因素的广泛应用,在生产环境中往往有多种(复合)因素同时存在,故对人体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多样。 为了判断某种健康影响是否与某种特定的职业因素有关,除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外,通常认为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为依据十分重要。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必须证明:在各项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从事这种职业的职工中所发生的某种健康影响,确实比不从事该职业的职工出现频率高;在统计学上不仅具备可比性而且应有明显的差异。或者接触不同剂量(浓度或强度×时间)群体间出现的频率存在有剂量-反应关系。即使如此,也不可过早轻率肯定,因为单凭回顾性调查的结果有时根据还不够充分;只有具备足够人数的前瞻性调查(最好采用配对调查),并在长期观察过程中获得理想的结果时,方能最终加以肯定。特别是职业癌的问题,更须慎重。 根据以上所述,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虽然在其研究的内容、范围有所不同,但其总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它们的共同任务都应是: ❶研究生产环境中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❷研究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致病及发病机理,寻求早期诊断指标和有效的急救和治疗方法; ❸积极提出预防职业病、改善劳动条件的各项有关措施,其中应包括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及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科学依据,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卫生医师和职业病医师应: ❶经常主动深入现场,有计划、有目的地弄清不同企业中存在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及其对职工健康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影响; ❷积极提出设法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以及提高科学管理工作水平的意见。 ☚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 生产性有害因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