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动脉的发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动脉的发生 动脉的发生人胚早期(3~4周)的动脉系统主要由背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连接上述二者之间的动脉弓、卵黄动脉等构成。它们在发生期中随胚胎躯体和脏器在发育上的演变,通过彼此合并、扩大、新生和萎缩、退化等复杂变化,然后演化变为成体的动脉系统。
图1 动脉弓的演变 A.第6周时第1、2对动脉弓已消失 B.第7周时动脉弓(虚线表示已消失的部分) C.第8周时动脉布局D.第6个月婴儿的动脉布局 1.~6.动脉弓 7.背主动脉 8.动脉囊 9.动脉干10.第7节间动脉 11.颈外动脉 12.右锁骨下动脉13.颈内动脉 14.动脉导管 15.肺动脉 16.左锁骨下动脉 17.右颈总动脉 18.左、右锁骨下动脉 19.肺动脉干 20.升主动脉 21.左颈总动脉 22.动脉韧带 23.降主动脉 背主动脉的背侧组分支主要分布在体壁及脊髓,约30对,因在体节之间,故名节间动脉。在颈部的7对节间动脉发生一纵支,联合而成椎动脉。不久,前6对节间动脉消失,只剩下第7对节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起自第7节间动脉,结果使得椎动脉是自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到达颅内,在将来的脑桥处,左、右两个椎动脉合并成一个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又分两支,分别与左、右颈内动脉交通,在脑底形成大脑动脉环,即通称的Willis环。颈部以下的节间动脉除有脊髓支外,还向体壁发出分支,形成胸部的肋间动脉和腰部的腰动脉。肋间动脉与腰动脉在胚体之腹侧联合形成一纵行血管,称为乳房内动脉、腹壁上动脉及腹壁下动脉。 背主动脉分支的外侧组不按体节排列,但均是成对的,即肾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精索内动脉(或称睾丸动脉),在女性为卵巢动脉。背主动脉分支的腹侧组有卵黄动脉和脐动脉。卵黄动脉原来有许多对,在左、右背主动脉合并为一个降主动脉时,卵黄动脉只存留三支,以后形成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脐动脉在第4周末,其根部发生一个外侧支,并逐渐增粗,而原来的腹侧根即消失。脐动脉根部新生的外侧支形成髂总动脉;脐动脉的远段成为腹下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是由髂总动脉发生的新支,分娩后,脐动脉从膀胱到脐的一段迅速萎缩,形成脐侧韧带(图2)。 图2 背主动脉的分支及其演变 A.第7周人胚胎背主动脉的躯干支 B.第5~6月人胚胎背主动脉的内脏支 1.颈内动脉 2.大脑中动脉 3.胸廓内动脉 4.腹壁上动脉 5.脐动脉 6.髂外动脉 7.坐骨动脉 8.基底动脉 9.椎动脉 10.颈外动脉 11.锁骨下动脉 12.背主动脉 13.第7胸肋间动脉 14.脊髓支 15.第1腰节间动脉 16.腹壁下动脉 17.骶中动脉 18.肾上腺 19.肾上腺动脉 20.肾动脉 21.肾 22.降主动脉(背主动脉) 23.髂内动脉 24.旋股内侧动脉 25.腹腔动脉 26.肠系膜上动脉 27.卵巢或睾丸动脉 28.肠系膜下动脉 29.髂总动脉 30.股动脉 31.股深动脉 肺动脉的发生 肺动脉的远侧部来自第6动脉弓的支芽,支芽长入发育中的肺内。随着动脉干的分隔,肺动脉起自肺动脉干。 图3A 上肢动脉的发生 1.原始轴动脉 2.骨间动脉 3.正中动脉 4.尺动脉 5.臂动脉 6.桡动脉 7.掌深动脉弓 8.掌浅动脉弓 9.臂深动脉 10.腋动脉 11.锁骨下动脉 四肢动脉的发生 四肢动脉均来自背主动脉相应区段侧支的节间动脉,颈区第7节间动脉和腰区第5节间动脉,以后分别成为上、下肢的动脉主干。 (1)上肢的动脉:来源于锁骨下动脉。肢芽发生时,节间动脉分支长入其中,成为血管网,再由血管网会合成上臂的臂动脉及前臂骨间动脉。以后(6~7周) 由臂动脉分出正中动脉发出分支到手。随后,尺动脉及桡动脉分别发自臂动脉。腕区的腕丛也分出指动脉分支。第2月末,上肢动脉即已基本完成(图3,A)。 (2)下肢的动脉: 人胚9mm时,脐动脉发出一支坐骨动脉作为下肢动脉的主干。以后,髂外动脉伸入下肢而成为股动脉,从而代替了坐骨动脉。原来的坐骨动脉的近侧段变成臀下动脉;坐骨动脉的远侧部分成为腘动脉及腓动脉。胫前动脉是腘动脉的分支; 胫后动脉由股动脉下端与腘动脉联合而成。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下伸到足。下肢的动脉血管在第3月完成(图3,B)。 图3B 下肢动脉的发生 1.股动脉 2.脐动脉 3.髂外动脉 4.主动脉 5.骶动脉 6.髂骶动脉 7.腘动脉 8.胫前动脉 9.胫后动脉 10.股深动脉 11.足底外侧动脉 12.足底内侧动脉 13.左髂外动脉 14.左髂总动脉 ☚ 心脏的发生 静脉的发生与演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