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士qián jìn shì唐代称应试及第的进士为前进士(不第者统称进士)。周朴《赠李裕先辈》:仙籍旧题前进士,圣朝新奏校书郎。 前进士在唐代,凡赴进士科考试的举子,通称“进士”,也称“秀才”。进士间相互推敬,则称“先辈”。这是与后代不同之处。 省试通过后,则可称“新及第进士”。然后,赴吏部关试,试判两节。通过后,属吏部管辖,获得了官职或出身。从此以后,便是“前进士”了。韩仪《知闻近过关试仪》诗说:“短行纳了付三铨,休把新衔恼必先。今日便称‘前进士’,好留春色与明年。”以后看到自己先前题诗、题名之处,添上一个“前”字,表示已经擢第。《唐摭言》卷三说:“神龙(705—707)已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或诗曰:‘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诗。’” 前进士唐代对及第而未授官的进士的称呼。唐李肇《唐国史补》下:“进士为时所尚久矣……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者谓之前进士。”清梁章钜《称谓录·学政》:“唐代有举人、进士之名,特为不第者之通称……及第者乃称前进士。宋程大昌《雍录》引唐人诗云‘曾题名处添前字’,此为及第者称前进士之确据。” 前进士科场称谓。唐代应进士科考试者皆谓进士,及第者则称为“前进士”。宋沿唐制,亦用以称应进士科考试及第者。唐李肇《唐国史补·叙进士科举》:“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 前进士 前进士科场称谓。唐朝凡应进士科考试者皆称进士,及第者则称为前进士。宋沿唐制,亦用以称应进士科考试及第者。 ☚ 鼎魁 新郎君 ☛ 前进士唐代进士及第者的称呼。 前进士登科人经吏部关试及格之后,称前进士,意谓在仕途上已走在新进士之前(《蔡宽夫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