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前四史职官辞典︱前言 前言 这《前四史职官辞典》是我写的第三部职官辞典。第一部是《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在我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时,痛感缺少一部职官方面的辞典,于是我用了二十多年的“课余”时间,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终于写成了这部《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给国家填补了空白。 第二部是《两汉职官辞典》,是作为《后汉书今注今译》之《职官录》由岳麓书社出版的。章惠康先生主编《后汉书今注今译》,邀请我注译《后汉书·百官志》、编写《职官录》,于是就出了这部《两汉职官辞典》。 本辞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者使用的中型辞典,对大学文史哲的教师和学生、中学中专文史教师、政工干部、文史工作者、文史爱好者,是部很有帮助的工具书。 本辞典的收词范围,除收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的职官外,也收入了一些前四史中没有出现、而出现在其他史书中属于这几个朝代的职官。既收入了汉族政权的职官,也收入了周围少数民族的职官。另外,也收入了一点官制用语,它虽不是职官,但在释词中经常用它,读者对它应有个全面而正确的了解,故收入之。 作为工具书,它的职能是为使用者服务,而使用者对工具书的要求就是使用方便、查阅快当。因此,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和对汉语拼音使用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下列编排措施: 1、“正文”按笔画排列。以笔画多少为排列顺序,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 2、“正文”前有“笔画索引”和“笔画目录”,正文后有音序索引和音序目录。熟悉拼音的用音序查,不熟悉拼音的用笔画查。 又是“索引”又是“目录”,二者是否重复?不重复,各有其用。“索引”中只列出了某词头第一次出现的页数,而“目录”中则列出了每个词条所在的页数。 有的词头所辖词条很少,甚至仅有一条。这类词条,通过“索引”查比通过“目录”查能节省许多时间。所辖词条多的词头,先在“索引”中找出该词头所在的页数,然后再到“目录”中去查该词条所在的页数,也比一开始就到“目录”中去查节省时间。 3、在词目中有些多音字极易读错,在此处该读哪个音,有的使用者不能确定,因此,词目中的每个字都有汉语拼音,这样既避免了错读,也避免了某些生僻字不知读什么。 4、在附录中有两个表,一是二是《中国主要朝代年表》共35幅。二是《中国主要朝代职官隶属简表》,共20幅。 有些使用者想用最短的时间,简单概括、一目了然地了解某个朝代主要职官谁大谁小、谁管谁。这个问题一看《中国主要朝代职官隶属简表》就解决了。 本辞典中,涉及到许多朝代的帝号和年号,某国君在位多少年,相当公元或公元前多少年,某王某皇帝的年号是公元多少年,一看《中国主要朝代年表》就知道了。 通过上述措施,给不同的使用者个自以不同程度的方便。 在辞典中,除说明该职官的职掌外,还说明其始设和废除的朝代,那些三国以后仍有设置的职官,对其职掌,也都加释述。 在本辞典中,我引用了古今专家学者的著作。这些专家学者,有的早已高登云路、名列仙班,我祝愿他们仙辉万丈,光照后人。有的正在安度晚年,我祝愿他们:福如钱塘诵朝水,寿似春阳照神州,永远健康愉快。有的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我祝愿他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出更多的专著,为世界知识宝库再添珍品。在此,我一并向他们致谢。 在本辞典的编写过程中,学校有关领导和同事,给予了许多帮助,在这里一并致谢。贺旭志 2002年5月13日 |
☚ 前四史职官辞典︱凡例 前四史职官辞典︱后记 ☛ 00010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