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子常见疾病之一,有下尿路梗阻、排尿困难等症状,梗阻严重者可影响肾脏功能,危及患者生命。但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良性疾患,及时治疗可治愈。
内分泌与此病的病因有一定关系,因发现前列腺增生从不发生于青春期前切除睾丸者; 切除睾丸或用抗雄性激素治疗后,增生的前列腺可发生退行性变化;前列腺增生时二氢睾丸酮呈异常积聚; 应用雄激素可造成前列腺增生的动物模型。睾丸除分泌睾丸酮外,尚可分泌雄甾烷二醇与雌二醇。在去睾丸的狗中,单纯注射雄甾烷二醇引起前列腺增生的效应不如与雌二醇合并应用时明显,单纯给予雄甾烷二醇,前列腺平均一年增加10g,而与雌二醇合用,则前列腺显著增大,平均增加31.2g;相反,雌二醇与双氢睾丸酮合用,前列腺无明显改变。说明前列腺增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是单纯雄激素增多引起的。
前列腺分两部分,即尿道周围内层的雌性部分(对雌激素及雄激素敏感)及包膜下外层的真正的雄性部分(对雄激素敏感),后者呈马蹄状包围前者。前列腺增生发生于腺体之内层,而癌常发生于外层。老年时男子雄激素及女子雌激素显著减少,而男子体内的雌激素及女子体内的雄激素则相应增加,两种激素对生殖器官都是一种刺激,尿道周围的内层前列腺及乳房受雌激素影响,而外层前列腺则受雄激素影响。
增生之前列腺的病理表现为外观光滑或呈结节状,质实而有弹性,增生组织主要为纤维肌组织,切面苍白、光滑、质地均匀。有时增生之结节压迫周围组织使成一假囊,大块结节甚易从假囊上剥除。
前列腺增生先从前列腺部尿道之粘膜下开始,呈多中心无腺的纤维肌样结节,这种刺激使邻近的腺体增生,上皮向结节内浸润,形成间质腺样混合体。根据间质及腺样组织之比例,前列腺增生常分二型,纤维肌腺型及纤维肌型,单纯腺型在人类极少见。增生腺体中的25%可发生梗死,因为增生结节之血供来自周围,结节扩展常常压迫小血管,造成结节中央贫血及梗死。急性尿路梗阻时常可见结节内出血。
前列腺增生之病理生理变化为引起尿路梗阻,进一步影响膀胱,输尿管,肾脏的功能。肿大的前列腺使后尿道延长、弯曲并受压,使膀胱出口抬高,因而可造成尿潴留,继发感染和结石。膀胱肌肉发生代偿性肥厚,形成小梁,膀胱壁有时可较正常增厚2倍。膀胱壁肌肉为了克服膀胱颈部增大之阻力而强力收缩,可使膀胱壁肌束间的薄弱部分向外突出,形成小室、憩室。如不积极治疗,可发生膀胱扩张,壁变薄等代偿不全现象。
正常时输尿管下端斜形穿过膀胱壁肌层,开口于膀胱内,这种解剖形态在生理上起到了活瓣括约肌的作用。当膀胱颈部梗阻引起膀胱扩张,膀胱壁变薄时,这种输尿管口的括约肌作用即消失。增大之膀胱压力向上传递至输尿管及肾盂,造成代偿性肥大及扩张(输尿管积水,肾积水)。常合并肾盂感染。肾盂内压增大可使肾脏实质缺血萎缩,肾功能减退,甚至肾衰竭,这是前列腺增生的严重后果。
本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但临床上仅有一部分患者发生膀胱颈部梗阻症状。临床表现有时与腺体大小不成比例,但通常较大的腺体引起比较严重的膀胱颈部梗阻。早期表现为刺激症状,膀胱颈部充血,逼尿肌收缩力增强,肌肉开始肥厚,膀胱感觉敏锐,尿意频数,以及夜间尿频,饮酒后可使情况加重。尿流速度逐渐减慢,出现排尿困难,此时膀胱逼尿肌已不能克服颈部阻力,产生残余尿,膀胱容量相应减少。如并发炎症,则排尿时有烧灼感及急迫感。随着膀胱颈部梗阻加重,残余尿亦渐增加至完全性尿潴留,此时可发生耻骨上疼痛及充盈性尿失禁。有时尿潴留是患者的第一个症状,往往突然发生,常为忍尿时间过长、受凉等原因引起急性水肿所致。
血尿较少见。合并膀胱结石时除排尿困难加重外,更容易出现终末血尿和排尿痛。长期梗阻可引起尿毒症。患者由于排尿时克服膀胱颈部的阻力而增加腹压,可引起痔、脱肛、便血、疝、下肢静脉曲张等并发症。
根据下列表现和检查可作出诊断,如腹部膨隆,耻骨上区触及充盈之膀胱,肋脊角有叩击痛,肾脏肿大,腹股沟直疝、痔及脱肛等。排尿情况的改变可有排尿无力、尿线细、不成抛物线、排尿时间延长,梗阻严重时,排尿时断时续等。有时须用手压小腹以帮助排空膀胱。尿流率测定,在正常老年人,尿流速度平均为每秒20ml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减至每秒10ml左右。
直肠指检可以摸到表面光滑、富于弹性、向直肠壁凸出的前列腺,中央沟往往变浅或消失。如腺体质硬,表面凹凸不平,应与炎症或癌肿鉴别。直肠指检不能明确前列腺的实际大小,或推测引起梗阻的程度,因向膀胱或尿道凸出的腺体,并不能在直肠中触及;有些向直肠凸出较多的腺体并不引起尿路梗阻。
超声波断层检查可测定前列腺的横径、前后径(厚度)、上下径(纵径)。前列腺增生时的形态多半为半月形或圆形,两侧对称;前列腺癌则呈三角形,左右不对称。超声波还可测残余尿量。
X线检查中,静脉尿路造影为前列腺增生的常规检查,以了解肾脏功能、有无积水、膀胱壁形成小梁的情况、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程度、有无残余尿等。膀胱造影注入显影剂100~150ml,可见膀胱底部抬高,膀胱下缘与耻骨间距离增宽,膀胱壁有小梁及憩室,膀胱区或有结石存在。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延长、扩大,但边缘光滑,可与凹凸不平的前列腺癌作鉴别。
膀胱镜检查可了解前列腺中叶、两侧叶突入腔内部分的大小,膀胱壁形成小梁的程度,有无结石或肿瘤等,并可测量尿道的长度。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无异常,如有感染则尿液呈碱性,出现红、白细胞及蛋白质,甚至菌尿。长期尿路梗阻可有上尿路功能障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和电解质失衡。
本病应与前列腺纤维化、尿道狭窄、神经原性膀胱以及少见的前列腺癌、囊肿、结石、结核等相鉴别,并应注意前列腺增生与神经性排尿障碍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如无临床症状,无残余尿,不需特殊治疗。仅有轻度不适,残余尿少于60ml,可保守治疗。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前列腺切除术。
保守治疗包括一般预防性措施,导尿术和药物治疗。患者应禁酒及辛辣食物,节制性生活,避免忍尿,防止受凉。
间歇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可减轻前列腺充血水肿的程度及其表面血管扩张出血等并发症。在有较多残余尿时,导尿一个时期后排尿困难症状可好转。尿潴留导尿时,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可引起血尿,短期内大量尿液及电解质排出,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可发生低血压、休克。故导尿引流时,应根据情况缓慢地经数小时或甚至24小时以上将膀胱尿排空,并同时输液,补充丢失的电解质。
在药物治疗中以腺体内药物注射和内分泌治疗为主。
腺体内药物注射可使腺体缩小,改善排尿症状。注射药处方为:碳酸9ml,冰醋酸9ml,甘油18ml,蒸馏水450ml。每次注射3ml。
内分泌治疗对以腺体增生为主者效果较好,肌纤维增多者,效果较差。
❶雄激素可以增加逼尿肌的张力,减少前列腺充血,对早期患者有效。
❷雌激素可使腺体缩小,质地变韧,排尿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停药后可复发。用药方法,乙烯雌酚每日不超过3mg,1次或分3次口服,亦可用戊酸雌二醇或戊酸雌三醇肌注10mg,每周1~2次。
❸雄激素与雌激素合用可使排尿速度增快,腺体缩小。
❹孕激素(黄体酮)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能阻止睾丸酮进入前列腺细胞内变为二氢睾丸酮并有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近年来用抗雄性激素、克念菌素、苯苄胺等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适用于经保守治疗后,排尿困难仍继续发展,夜尿次数逐渐增多,尿流率测定每况愈下。残余尿超过60ml,且屡发急性尿潴留、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并发膀胱结石及憩室,开始发生上尿路积水及肾功能减退时均应采用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如留置导尿管以解除膀胱颈部的梗阻,作尿培养并应用敏感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纠正水及电解质的失衡状态。一般留置导尿管时间为7~10天,心肺功能不良,不能在短期内进行手术者,则留置导尿管时间可较长些,但须结扎双侧输精管,以防附睾感染;亦可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作较长时间的引流,待心肺功能好转后再作前列腺摘除术。
前列腺切除术,实际上不是切除前列腺,而只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部分,原被挤压的前列腺组织形成“外科包膜”,手术通过外科包膜,将增生的前列腺摘除。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经会阴前列腺摘除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最近又应用了前列腺冷冻手术。
手术后可出现出血,感染,尿失禁,颈部狭窄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