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韦特海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韦特海默 韦特海默1880—1943Weitehaimo, M. Wertheimer,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代表。1898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哲学。3年后赴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学,后又转赴德尔茨堡大学,1904年获博士学位。1912年和克勒、科夫卡等人一起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发表了关于似动现象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格式塔的概念,从此开创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1912~1916年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16~1929年间任职于弗里德里希一威尔海姆大学。1929年又回到法兰克福大学担任教授。1933年由于对希特勒不满,离开德国,受聘为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一生著作不多,但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影响。重要著作有《创造性思维》(1945)。 ☚ 杜威 阿德勒 ☛ 韦特海默1880~1943Max Wertheimer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生于捷克的布拉格。先就读于查理斯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至柏林大学师从斯图姆夫,学习哲学和心理学。1904年在符茨堡大学屈尔佩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10年起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等校任教,1929年升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1933年因不满纳粹统治而到美国,任纽约市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1)创建格式塔心理学。他领导的似动现象的实验(1912),表明整体(运动)超过其部分(两条静止光线)的总和,正是坚持整体主义、反对元素主义和联结主义的格式塔心理学建立的根据。1921年协同创办格式塔学派正式刊物《心理学研究》。(2)建构知觉组织原理。1923年他对知觉主体如何把经验材料组成有意义的整体,概括出知觉组织的五项法则,即图形-背景法则(图形与背景区别越大,知觉对象越突出)、接近法则(彼此越接近,越易组成整体)、闭合法则(封闭或完整图形比未封闭或不完整图形更稳定)、连续法则(视区中一些显得连续系列易组合为整体)。(3)提出创造性思维原理。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打破旧的格式塔而发现新的格式塔的过程,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出三条科学创造的方法论原则,即逻辑-非逻辑互补原则(两者相互补充、交互作用)、结构-整体性原则(结构重整与意义重释的整合)、和谐简单性原则(追求结构的完整、简单与和谐)。主要著作有《原始民族的思维》(1912)、《运动知觉之实验研究》(1912)、《格式塔研究》(1921)、《创造性思维》(1945)等。 韦特海默 韦特海默1880—1943Max Wertheimer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就读于查尔斯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后去德国学习和工作,并入德国籍。1902年入柏林大学师从斯图姆夫和舒曼。1904年获符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1933年纳粹执政后流亡美国,在纽约任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词语联想实验并将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用于失语症的研究。发现似动现象,提出知觉组织原则,探讨创造性思维原理,将完形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心理学。主要著作有《创造性思维》(1920年)。 ☚ 彪勒 梅奥 ☛ 韦特海默 韦特海默1880—1943Max Wertheimer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就读于查尔斯大学。后去德国学习和工作,并入德国籍。曾在柏林大学攻读,1904年获符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1933年纳粹执政后流亡美国,在纽约任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词语联想实验并将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用于失语症的研究。发现似动现象,提出知觉组织原则,探讨创造性思维原理,将完形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心理学。主要著作有《创造性思维》。 ☚ 瓦龙 皮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