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前370年~前310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前370年~前310年

惠施提出悖论32个。《庄子·天下》中记载的惠施的32个悖论命题已经具有:1.关于特别整数——“零”的概念;2.关于集合论的思想;3.关于几何学的思想;4.关于射影几何学与非欧几何学的思想;5.关于微积分学的思想;6.关于函数论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为中国数学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但它们包含在深奥难懂的和超越常理的哲学命题中,并不为世人所了解,几乎对中国的数学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
惠施提出了关于宇宙和点的界说:1.“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大一”即宇宙。2.“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所谓“小一”即几何学中的点。
惠施提出: 1.“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无限分割的思想。2.“飞鸟之景(影)未尝动也”——连续概念。3.“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间断的概念。这些命题在内容上与古希腊芝诺的命题大致相同。
《庄子·徐无鬼》中有了关于声音共振现象的记载:“于是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庄子·逍遥游》记载了庄子关于空间无限性的明确观念,认为天“高远而无所至极”。
庄周提出了引起天地运动的动力问题。《庄子·天运》载:“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庄子》中始有“水之性莫动则平”的记载,是对液体一般性质的描述。
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鬼谷子》中始有“其察言也,若慈石之取针”的记载。
《鬼谷子·谋篇》记有“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是为关于“司南”(指南装置)的最早记载。
中国开始传播“不朽论”,形成了“长生不老”的概念。此后,开始寻找或发明“长生不死药”,从而引发了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
孟轲论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孟子·离娄章句下》)。反映出孟轲已有相当的天文学知识。
庄周、屈原等人的著作反映了如是看法:天和地是从一种朦胧不分、浑浑噩噩、深沉幽暗的“混沌”状况中诞生出来的。
魏人石申编著《天文》8卷。从唐代《开元占经》中可以整理出一份石氏星表。其中有28宿距星(每一宿的定标星)和其他一些恒星(共121颗)的赤道坐标位置等。石氏星表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在前4世纪测定的,是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齐人(一说楚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甘德是最早用肉眼发现木星卫星的天文学家。唐代《开元占经》记述:“甘氏曰: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即木星)存子,与婺女、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石申已知日食和月亮有关,认识到日食必定发生在朔或晦。
尸佼提出了朴素的地动思想。《尸子·君治》记载:“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意即星辰东起西落,地则自西向东运转。
惠施提出了朴素的地圆思想。《庄子·天下》载有惠施的一个命题:“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即是把大地看做球形。
孟轲提出维护自然之美的观点和措施。《孟子·告子章句上》载:“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尔雅》书中有《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篇,专门解释动植物的名称。前六篇主要包括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最末一篇主要讲家养动物。反映了人们对于动植物的分类认识;分植物为草、木两类;分动物为虫、鱼、鸟、兽4类。《尔雅·释草》中包含了100多种植物名称,都是草本植物;《尔雅·释木》中的几十种植物名称,都是木本植物。
《尔雅·释虫》包含了80多种动物名称,其中绝大多数是节肢动物,其余是软体动物。虫类相当于现在分类学上的无脊椎动物。
《尔雅·释鱼》列举70多种动物名称,种类比较复杂,其中以鱼类为主,其次是两栖类、爬行类、节肢动物、扁虫类和软体动物。
《尔雅·释鸟》列举了大约90多种动物,除蝙蝠、鼯鼠应列入兽类外,其余都属鸟类。
《尔雅·释兽》列举了大约60多种动物,都属兽类。
《尔雅·释虫》已有甲虫类的概念。《尔雅》中还出现了“属”的分类概念。在《尔雅·释兽》、《尔雅·释畜》中,有“寓属、鼠属、属、须属、马属、牛属、羊属、狗属、豕属、鸡属”等名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