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剌Là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及晋中地区有分布。汉族、回族、土族有此姓。其源不一:
❶ 《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 注云: “汉燕剌王之后。”
❷回族之剌姓,出自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因其名有lǎ音,其后或谐汉字“剌” 以为姓,亦写作“拉”、“喇”。
❸土族之剌姓亦以名为姓。元代“诺延”哈喇反,于明洪武四年率众归附明朝,后升百户。其孙剌若,以汉习视 “剌” 为姓,称剌土司。后世即以剌为姓。
《姓氏词典》 音lá,不从。
唐代有剌正甫; 元代有剌秋、剌真; 明代有剌瓦蒙。

剌là

❶通“戾”。至,達。黄香《九宮賦》:“碎太山而剌嵩高,吸洪河而嘬九江。”
❷象聲詞。張衡《思玄賦》:“彎威弧之撥剌兮,射嶓冢之封狼。”撥剌,彎弓聲。
❸見“睢剌”。

读音l·a(ˋ),为a韵目,属a—ia—ua韵部。卢达切,入,曷韵。
❶乖戾;乖张。
❷违背事理;违背常情。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l·a(ˊ),为a韵目,属a—ia—ua韵部。卢达切,入,曷韵。
❶拉开;割开;用刀拉开。同“拉”。

上一条: 下一条:

剌拉lǎ

❶乖戾;违背。例:他跟人不一样,爱显~、爱捭~、爱奊~!
❍ 这娃爱矫~人,把人缠~得难安宁!
❷枉戾;不正。例:腿不行,走路胡拐~、胡捩~。
❍ 笼子已弹成了匾(biǎ)~失垮的不圆了。
❸同“瘌”。痛。例:浑身疼~~地难受。
《说文》:“剌,戾也。”段注:“戾者,违背之意。”《广雅》:“剌,衺也。”《广韵》:“剌,僻也。”《方言》:“剌,痛也。” 钱绎笺:“瘌与剌同。”

剌lá

见上条“拉”。

{}3870被粗糙的尖锐的物体磨擦损伤(某个东西)。北京官话。北京〖la35〗。麻袋片子把桌面儿~出好些道子来‖粗布褂子~得肉片生疼。胶辽官话。辽宁大连〖la53〗。这桌子怎么~坏了。讹诈或硬干别人不愿意接受的事,程度较重。晋语。山西忻州〖〗。~人‖~咾牙人家五十块钱。锯。胶辽官话。辽宁大连〖la53〗。

剌là

〈文〉(性情或行为)怪僻,不合常情、事理
 △ 乖~(违背常情)|~谬(违误)。

违背常理:~谬(miu)︱乖~。
○拨~(象声词,形容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泼~((一)同“拨剌”。(二)同“泼辣”)。
另见la“拉”。

剌là

乖张:乖剌。

剌(一)là (二)lá

【辨形】左是束,不是束,一捺变点。9画。会意。
【辨义】 剌(一)là 乖戾,乖张:剌戾|剌谬|乖剌。〔拨剌〕拟声词。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二)lá 同“拉(二)lá”。割,划开。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不同:剌(一)là构成并列式合成词和联绵单纯词,作形容词、拟声词;(二)lá多构成补充式合成词或单用,作动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剌(一)là用于形容性情、言语、行为等的状态,并用于拟声;(二)lá表示动作。
三、字音规范程度不同:剌(一)là是规范字音;(二)lá是“拉(二)lá”的异形字音,通常用“拉(二)lá”。

剌là

违背,乖戾。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谬乎?”《汉书·杜钦传》:“外戚亲属,无乖~之心。”

*

D8DD
(一)la与“拉(拉口子)”同。
(二)la〈文〉乖戾,违背:乖~(见《说文解字》)。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剌là

卢达切,入曷。
❶违戾;违背。《盐铁论·刺复》:“凿枘~戾而不合,声音泛越而不和。”
❷枉戾,不正。见“𠇗剌”。
❸见“拔刺”。

㊀ la 〈古〉违背常情、事理,如:乖剌,剌谬。㊁ la割开,划开。如:手剌破了。

剌là

[书]  (乖戾; 乖张) perverse; disagreeable; eccentric and unreasonable: 乖 ~ perverse; contrary to reason
另见 see also lá。

剌·束là

“剌”是会意字,“从束、从刀,刀者,剌之也。”徐锴说:“束而乖违者,莫若刀也。”意思是说,捆紧了的东西,解开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刀。本义是把捆紧的解开,割开,划开。现写为“拉”,割也。引申为乖违、背离,多作象声词用。作声符有时省去“刂”(如“辣”),或放在右上角变为“刀”(如“赖”),生成的形声字有:
la
上声:喇(喇叭)
去声:辣(辛辣)
癞(癞痢)
lài
赖(姓氏)
籁(万籁无声)
濑(《说文》:“濑,水流沙上也。”“石濑兮浅浅。”——《楚辞·九歌·湘君》)
癞(即“麻疯”)
lǎn
懒(懒惰)

獭(水獭)
相关链接
1.“敕”与“饬”相通,是会意字。《尔雅·释诂》注:“敕者,相约敕也。”用文字、法令约束,与“治”有相通之处,谐“治”之音,如《后汉书·安帝纪》:“敕身率下。”
2.“嫩”,女、敕会意。“意思是督促人约束自己,引申有修饰的含义。”(《汉字字源》47页)不过,《正字通》说:“嫩”就是“媆”字。媆(ruǎn),柔美貌。
3.徐锴(920—974) 中国五代时期文字训诂学家。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与徐铉合称“二徐”。他们为《说文解字》作注。

剌lá

9画 刀部 同“拉(lá)”。
 另见là(226页)。


剌là

9画 刀部 〈书〉 (性情)乖僻;违背常理:~谬|~戾|乖~。
 另见lá(225页)。

剌()


甲骨文合集18514,殷
(剌)。

方彝, 殷周金文集成9892,西周早期
用𤳞文考剌。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46,西周中期
弋皇且(祖)考高對爾剌(烈)。

幾父壺,殷周金文集成9722,西周中期
用乍(作)朕(烈)考(尊)壺。

師鼎, 殷周金文集成2830,西周中期
白(伯)大師武臣保天子用氒(烈)且(祖)德。

單伯𪰖生鐘, 殷周金文集成82,西周晚期
不(丕)顯皇且(祖)剌(烈)考。

大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298,西周晚期
用乍(作)朕皇考剌白(伯)(尊)𣪕(簋)。

秦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315,春秋早期
剌(烈)剌(烈)𧻚(桓)𧻚(桓)。

曾侯乙鐘(下二1),殷周金文集成289,戰國早期
爲剌音詖(變)商。

曾侯乙鐘(中三8),殷周金文集成328,戰國早期
剌音之(羽)曾。

曾侯乙鐘(中二11),殷周金文集成319,戰國早期
其才(在)周爲剌音。

者鎛, 殷周金文集成123,戰國早期
(爯)剌(烈)(壯)。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戰國晚期
(以)追庸先王之工(功)剌(烈)。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60,戰國
凡交毋剌, 必(使)又(有)末。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6,戰國
(烈)(文)曰……

聳肩空首布,中國錢幣1993年02期,戰國
剌。
《説文》: “剌,戾也。从束从刀。刀者,剌之也。”
甲骨文从𣏮从刀。 𣏮, 有學者認爲是處理禾稈的一種農業活動。 “𣏮”中或加點。因此,“剌”字本義可能也與農業生產活動相關。金文中的“剌”字多讀爲“烈”。其在字形上的演變有兩個主要的方面: 一是“禾”到了金文以後省變成了“木”; 二是中間的“口”裏增加了兩點或兩横,到了戰國又斷裂成左右兩部分,作臼形。

☚ 柬   㯻部 ☛

(là)

郎達切。戾也。从束、刀。
【按】戾,違背常理。剌,又音lá,同“拉”,割開、劃開。

*剌lat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戾也。 从束、从刀。刀束者,刺之也。(六篇下)
以刀砍伐某種植物之狀,速度快?

☚ 砅   賴 ☛

见〖拉(lɑ)〗
❷。
另见lā(“剌剌”),là(“剌八”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