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刻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刻本;课本◉ 刻本kèběn 名 用木刻版印的书籍。〈例〉~《石头记》/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各有其特色;此外,官刻、私刻、坊刻的~又有不同/ ~图书的流通,对传播和保存祖国文化有很大的作用。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版本 > 刻本 刻本 kèběn 亦稱“槧本”、“刊本”、“梓本”、“雕本”。雕版印刷而成的書籍。雕版印刷發明於唐代,直至清末,一直是我國書籍印刷的主要方式。唐時,四川地區就已有了書坊刻書,五代時,官刻和私刻又相繼出現,形成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三大刻書系統,刊印了大量的書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保留至今。現存古籍中,絶大多數是雕版印刷而成的刻本。宋·黄伯思《東觀餘論·跋洛陽所得杜少陵詩後》:“此帙所録杜子美詩,頗與今行槧本小異。”《朱子語類》卷六十七:“《麻衣易》是南康戴某所作,太平州刊本第二跋即其人也。”元·無名氏《廣客談》:“因取刻本摹寫,以補其闕。”明·謝肇淛《文海披沙》:“梓本未興。”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閻若璩》:“爲炎武寫《廣韻》及《音學五書》,今世傳雕本是也。”《老殘遊記》第三回:“這是部宋版張君房刻本的《莊子》。” 刻本【同义】总目录 玉刻刻本 刻本←→写本kè běn ← → xiě běn刻本:用木刻版覿傻氖榧? 刻本kè běn雕版印成的书本(1)。《徐文长传》: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晚年做的诗文更加奇特,没有刻本。 刻本亦称“刊本”、“椠本”。用雕版印刷的方法印行的书籍。我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开始有书商、私人和官府刻书。至宋代,刻书之风大盛。此后历代相沿。在近代其他印刷术兴起之前,刻本图书一直占宋以后历代图书的绝大多数。刻本的大量刊行,使图书得以广泛流传,对文化的普及,起了很大作用。对刻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加以区分。如从刻书时代分,有五代刻本、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从刻书者区分,有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等;从刻印地区分,有蜀本、闽本、浙本、外国刻本等;从刻印时间分,有原刻本、重刻本、复刻本等。 刻本 刻本雕版(木刻版)印成的书籍。又称“椠本”或“刊本”。我国雕版印刷起源很早,在唐代已盛行,以后又不断发展。就目前资料看,按时代分有宋、金、元、明、清诸刻本。有官府刻本和私人刻本之分。对刻本的研究是版本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绝版书 文集 ☛ 书 书书(尺~;丛~;群~;字~;辞~;类~;农~;医~;旧~;老~;新~;原~;黄~;伪~;秘~;禁~) 椠 册 卷(卷秩;卷帙;长~;素卷;一~在手) 签轴 签帙 部帙 篇帙 缣缃 绨缃 缥缃 缥帙 竹素 蠹鱼 文籍 另见:文章 作品 资料 写作 ☚ 书 各种书 ☛ 刻本 048 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书术发明很早,唐代就有了书商,私人和官府刻书,至宋代而大盛,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式。以时代相区别,有宋、金、元、明、清刻本;从地域上区别有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四川、广东、湖南等各地刻本;以刻书者区别,有官刻、私刻、坊刻等;从印板刻制形体相区别,有大字、小字、影刻、巾箱等;从印刷技术上区别有刻写、朱墨印、几色套印等。刻本图书的流通,对传播和保存祖国文化遗产起了很大作用。 ☚ 线装书 活页装 ☛ 刻本 刻本雕版(木刻版)印成的书籍。又称“椠本”或“刊本”。我国雕版印刷起源很早,在唐代已盛行,以后又不断发展。就目前资料看,按时代分有宋、金、元、明、清诸刻本。就成书来源分,有官府刻本和私人刻本之分。对刻本的研究是版本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单向被动传递 注本 ☛ 刻本ke benblock-printed edition 刻本block-printed edition 刻本block-printed edi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