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刺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部分树名

部分树名

杨树:杨(垂~)
水杨:蒲(蒲柳;风蒲)
松树:松(~涛;~竹;~鹤;青~;苍~;乔~;劲~;古~;霜松;孤~) 苍官 木公 十八公 封禅树 五大夫 大夫松 大夫枝 偃盖山 苍髯叟 支离叟
松、竹、梅三者:岁寒三友
刚劲苍郁的松树:铜松
虬枝盘曲的松树:髯龙
高大的松树:云松
傲霜挺立,树冠如车盖的松柏:霜盖
柏树:柏(侧~;刺~;古~;翠~;劲~;霜柏) 鞠 椈 苍官
陵墓上的柏树:陵柏 陵栢
植于墓旁的柏树:鬼廷
桂树:桂(桂子;桂花;缅~;金~;汕~) 樨(木樨)
桂树的一种:丹桂 银桂 雪桂
桑树:桑(~叶;~枝;~林;~葚)
小桑树:女桑
丛生的桑树:苞桑
梧桐:桐(桐木;桐树;青桐;霜桐) 梧(碧~) 榇 荣 龙树 鸣凤条
高大的梧桐树:鸿梧
槐树:槐(黄~;刺~;洋~) 玉树 不平生
银杏:檘 鸭脚(鸭脚子)火橐木 公孙树
棕榈:
果树:树核

☚ 部分树名   柳树 ☛

刺槐black locust

春末夏初主要蜜源植物。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别名洋槐。豆科。落叶乔木,高15~25米,树皮灰色至灰黑色,纵裂。小枝无毛,有托叶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枚,窄椭圆至卵形。总状花序,花多为白色,有香气。荚果。
刺槐原产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 Mts.)和奥赞克山脉(Ozank Mts.),17世纪后传入欧洲各国,温带地区的亚洲、欧洲、北美洲都有广泛栽培。1877~1878年引入中国,20世纪初,又从欧洲(德国)大量引种。现分布于北纬23°~46°,东经86°~124°的广大地区。江苏和安徽北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河故道、关中平原、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等地都有大量栽种,这些地方也是刺槐蜜源的重点基地。刺槐喜光,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在年降雨量500~900毫米,土壤湿润、肥沃的地方都能很好生长。北京刺槐开花期为5月上旬;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为5月上中旬;胶东半岛5月中旬至5月下旬;郑州4月下旬至5月上旬;石家庄5月上旬;辽东半岛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陕西关中平原5月上旬,宝鸡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陕西延安5月中旬至5月下旬;甘肃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天水北部5月中旬至5月下旬;秦岭为5月下旬至6月初。
刺槐开花期同一地区常相差一周左右。土壤湿润、气温高、风力小泌蜜丰富;阴雨、低温、大风则泌蜜少或不泌蜜。7级以上大风则蜂蜜失收,遇5~6级大风,产蜜量也大为减少。如遇干热风,能使花朵枯焦,花期缩短。高温天气泌蜜多,适宜气温为27℃。每群蜂产蜜30千克左右,多者可达50千克以上。气温超过25℃,大气湿度达80%以上,土壤含水量高时,一群蜜蜂日进蜜量可达5千克以上。同一地方刺槐开花泌蜜期仅10天左右,不同地方开花期不同,一年中可连续多次转地利用刺槐蜜源场地。因此,同一地方若栽种若干品种,各个品种花期交错,可延长总的开花期,提高蜂群单产。也可选育和推广泌蜜量大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同一地区往往城市、村庄、阳坡等气温高处先开花泌蜜,而在山外、郊野、阴坡、林内气温较低处后开花泌蜜。因而,地形环境复杂的蜂场,花期往往延长,单群产蜜量高。海拔高度不同也能延长花期,提高产蜜量。生长旺盛的刺槐,开花较晚,但泌蜜量大。一般栽种6~7年后才能大量开花泌蜜。
刺槐底部的花先开,次中部,后顶部。先主枝,后侧枝。花序底部的花先开,后逐渐推向顶端。每朵花开放3天左右,单花泌蜜量3毫克。开放第2天的花才逐渐泌蜜,接近凋谢时泌蜜最盛。刺槐花多叶少,呈现一片白色,表明植株强壮,泌蜜丰富。如花少叶多,远望全树绿中透白,则泌蜜量少。午前泌蜜大于午后。刺槐是泌蜜量很大的蜜源植物,开花数量多,且单花分泌的花蜜量也高,平均为2毫克(1.59~3.7毫克)。蜜色白而透明,不易结晶,具有芳香味,为上等蜜。
刺槐蜂蜜成分如下:水分21.48%,果糖44.36%,葡萄糖30.82%,蔗糖0.99%,麦芽糖0.81%;淀粉酶值16.95,总酸度1.446,pH 3.65,羟甲基糠醛0.18毫克/100克,含维生素C2毫克/100克;蛋白质0.30%,氨基酸(毫克/100克): 天冬氨酸12.5,苏氨酸3.3,丝氨酸3.7,谷氨酸9.3,甘氨酸3.3,丙氨酸3.3,胱氨酸1,缬氨酸6,蛋氨酸1.3,异亮氨酸5,亮氨酸6,酪氨酸1,苯丙氨酸3.3,赖氨酸6,组氨酸2,精氨酸3.3,脯氨酸2.2。
蜂蜜中刺槐花粉粒数为35 365个/克,占蜜中花粉总数的76.2%。刺槐花粉乳白色。花粉粒近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3裂圆形。大小为19.3(16.7~22.5)×24.4 (18.1~30)微米。具3孔沟;沟较宽,沟膜不平。外壁表面具细网状雕纹,网孔圆形,大小约0.21微米,网脊由细颗粒组成。(见图)

(a)

(b)

刺槐花粉粒
(a)赤道面观(×2800); (b)极面观(×3700)


刺槐花粉成分如下:
氨基酸含量(克/100克):天冬氨酸1.77,苏氨酸0.75,丝氨酸0.92,谷氨酸1.60,脯氨酸3.32,甘氨酸0.79,丙氨酸1.03,半胱氨酸0.06,缬氨酸0.64,甲硫氨酸0.10,异亮氨酸0.49,亮氨酸1.08,酪氨酸0.48,苯丙氨酸0. 61,组氨酸0. 39,赖氨酸0. 69,精氨酸0.72。总计15.44。
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毫克/100克):铁40,铝30,钙100,镁200,钡0. 8,铍0.003,锰1,锆0. 3,铅0.3,锡0.4,镓≤0. 03,铬0.08,镍0.03,钼0.04,钒≤0.03,铜0.3,镱< 0. 03,钇≤0.03,锌1,钴-,锶0.3,铋-,银0.008,硼0.2,钛0.3,钠30,钾>300,磷200,硅≥300。

刺槐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别名洋槐。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染色体数2n =2x=20。高达25m,胸径1.1m,冠幅达19m。树冠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树皮灰褐色,浅至深纵裂。小枝光滑、灰褐色至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9,对生或近对生,卵形至长圆形,全缘,叶轴基部的托叶特化成略扁之托叶刺。花蝶形,白色,具香气,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期4~5月。荚果扁平带状,长4~10cm,7~9月成熟。栽培品种有:‘无刺’槐(cv.Iner-mis),别名无刺洋槐,乔木,树冠开扩、扫帚形,无托叶刺。‘伞刺’槐(cv.Umbracu-lifera),别名球槐、球冠无刺槐、朝鲜槐。小乔木,树冠成圆满的半球形,分枝细密,托叶刺近无或极小且软,极少开花结实。‘红花刺’槐(cv.Decaisneana),小乔木,花粉红色,龙骨瓣白色,具淡玫瑰色晕。


原产北美,分布于美国东半部及加拿大东南部,19世纪末引入中国,黄河、淮河流域广泛栽培,多见于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海拔最高达3600m(西藏拉萨)。暖温带树种,喜光、幼树稍耐阴;喜疏松、湿润、肥沃砂壤土或壤土,能适应酸性上、钙质土及盐碱土(含盐量0.3%以下),对城市瘠薄(有机质含量1%以下)、密实(土壤硬度达21kg/cm2)渣土耐性较强,较耐干旱,土壤含水量8%~9%仍能存活,唯生长缓慢,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土壤含水量5%以下)枝多干枯,甚至死亡。浅根性,不抗风;不耐涝,地下水位80~95cm即可导致根烂、枝枯、长势衰弱,乃至死亡。侧根发达,有根瘤菌,具固氮作用。萌蘖性强。生长迅速,一般4~5年生开始开花结实,但寿命较短,适宜地区可存活70年左右。对二氧化碳、氯气等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抗性及一定的净化能力。
播种繁殖为主,荚果出种率一般在10%~20%,种子千粒重21.8g,种皮厚而坚硬,且有硬粒种子,播前通常用热水多次浸种后混湿沙催芽,播后8~10天出苗,当年苗高可达1.5~2.0m,培育3~4年即可用于园林绿化种植。主要病虫害有刺槐蚜、豆荚螟、刺槐种子小蜂、大象甲、紫纹羽病及刺槐烂皮病等,管理中须注意及时防治。
刺槐种内变异明显,中国已选育出“杆刺槐”、“石林”等优良类型。国外育种工作开展较早,有记载的优良类型有“塔形刺槐”、“桅杆刺槐”等。
刺槐树体高大、叶色鲜绿,春季开花时节洁白串花挂满枝头,芳香四溢,适宜庭园、道路绿化种植;也是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花为蜜源,木材质硬、耐腐。

刺槐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又称洋槐、德国槐。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原产北美。17世纪引入欧洲。20世纪初从德国引入中国青岛,后渐扩大栽培,几遍全国。高达25 m,胸径1 m。树皮褐色,深纵裂。叶柄下芽。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9,对生,卵形或长圆形,长1.5~5.5 cm,先端圆或微凹,具芒尖;托叶刺状;有小托叶。总状花序下垂,花白色;雄蕊两体(9+1)。荚果条状长圆形,长4~10 cm,腹缝具窄翅。种子3~10。为温带树种,在华北地区生长最好。耐干旱瘠薄,适应各种土壤,积水处引起烂根。浅根,易风倒、风折,萌芽性强。抗烟尘能力强。木材抗冲击,耐腐朽,供桩材、电杆、矿柱、车辆、器具等用材。树皮富纤维,含鞣质,可作造纸、编织及提取栲胶原料。种子可榨油。花可食及提取香精,又是上等蜜源植物。枝叶可作饲料和绿肥,又是农村燃料的重要来源。茎皮、根及叶入药,可利尿、止血。为华北、西北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四旁”绿化和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树种。

刺槐

刺槐

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又名洋槐。本属约20种,中国引入3种。树高可达30 m,胸径达110 cm。小叶7~19枚。蝶形花,总状花序,长10~20 cm。荚果长4~10 cm。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适宜生长地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 mm。刺槐生长3~6年即可开花结实,15~40年为大量结实期,40年后开始衰退。

刺槐

刺槐cihuaiRibinia pseudoacacia

亦称洋槐。豆科,洋槐属。落叶乔木,高10~25米,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纵裂。小枝叶柄基部常具2托叶剌。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全缘,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圆或稍凹,有小尖头。总状花序,腋生,下垂,初夏开白花,有芳香。旗瓣有爪,基部有黄色斑点。荚果扁,带状,熟时深褐色,原产于美国东部,我国引入,现广为栽培,在辽宁、河北、内蒙古、宁夏至长江流域之间各省分布较集中。生长快,喜光,耐干旱瘠薄。木质坚硬,供建筑、枕木、车辆、矿柱等用材。根入药,可止血。叶可做饲料或绿肥。种子含油12%,可作肥皂及油漆的原料。花可提香精,又为蜜源植物。为行道树、观赏树及沙地造林树种。

☚ 莲   皂角 ☛
刺槐

刺槐Cihuai

豆科。又名洋槐。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25,椭圆形、长圆形或卵形;托叶刺状。总状花序,五月开花,花白色,蝶形花冠。荚果,窄长圆形,扁平,一侧有窄翅,长3—10厘米,赤褐色;种子3—10,黑色。原产北美。我国东北铁岭以南、辽东半岛、内蒙,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华中、福建以及新疆均有栽培,为低山造林优良树种,速生,喜光,耐干冷、干旱瘠薄土壤。可供枕木、建筑、车辆、矿柱、薪炭用材;种子含油约12%,可作肥皂及油漆原料;花含芳香油;嫩叶及花可食;树皮可造纸及人造棉;茎皮、根、叶供药用,有利尿、止血功效。又是蜜源植物。

☚ 豇豆   槐 ☛
刺槐

刺槐

树种,又名洋槐,学名 RobiniapseudoacaciaLinn。蝶形花科,原生于北美洲,1887年引入中国,1921年引入天水市,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已成为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生态林建设的主要树种。2010年面积已达51万亩,占人工林保存面积的64.72%。

☚ 日本落叶松   油松 ☛
刺槐

刺槐

又名洋槐。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庆阳、平凉、天水、陇南等地用作水土保持造林,兰州有栽培。喜温和气候,喜光,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根系浅,怕涝,易遭风害。耐瘠薄,根有根瘤菌。材质坚硬有弹性,耐水湿,是矿柱、枕木、建筑、车辆、农具用材。叶是好饲料,花芳香,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 香椿   国槐 ☛
000048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