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俱舍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俱舍论

佛教典籍。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古印度僧人世亲(约4、5世纪)著。世亲博学多闻。用小乘佛教“经部”说,来修订“有部”理论。他把每日向众人宣讲的内容用一首偈概括出来,共作600余偈,并吸收经量部思想为之作释文,有8000余颂,合编成《俱舍论》。书中基本上反映了小乘佛教关于世界、人生和修行的主要学说。其中心思想是阐明一切色心诸法都依凭因缘而起,破遣外道凡夫所执的人我见,使其断惑证理,脱离俗世三界的系缚。它把一切事物和现象分为五蕴、十二处(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被认为是一切精神现象之源)、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境和由此生起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并进一步提出一切现象(法)都是五蕴和合而成,因缘联系而起的,因而没有常一主宰的我体,所谓我体也非实体。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六因、四缘、五果之说。即由六因、四缘这些产生三世苦乐果报的条件,必然导致五种果报。因缘果报又分为有漏无漏两重因果论。有漏因果即是俗世间因果,其缘是有情众生所起之本惑、随惑等俗世烦恼,其因是由烦恼的发动所造作的善与不善诸业,由此所引来的是三世五趣轮回的果报;无漏因果即是出世间因果,其缘是出世禅定,其因是依禅定所起的达到真理的智慧,由此能得到跳出俗世三世轮回、摆脱一切烦恼的最高结果——涅槃。《俱舍论》站在小乘“有部”的立场上吸收了经量部的一些观点,阐发了小乘佛教的主要思想和学说。该书在中国的正译本是唐僧玄奘的译本,该本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另有南朝陈真谛的异译本《阿毗达磨俱合释论》22卷。研习《俱舍论》的佛教学者被称为俱舍师,他们为弘扬《俱舍论》的思想著作了许多注释本。

俱舍论

俱舍论

佛教书名。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30卷,古印度佛教名僧世亲著,唐*玄奘译。另有《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为南朝陈时高僧*真谛译,22卷。此论乃小乘向大派有宗(瑜伽行派)的过渡著作。书中将构成世界万有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位、七十五法,对后来佛教思想的发展影响甚大。陈真谛译本出,中国即出现专门传承《俱舍论》的学派“俱舍师”; 玄奘新译本广泛流通,进一步推动了《俱舍论》的研习和传播。

☚ 贤愚经   瑜伽师地论 ☛
俱舍论

俱舍论

佛教书名。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30卷,古印度佛教名僧世亲著,唐*玄奘译。另有《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为南朝陈时高僧*真谛译,22卷。此论乃小乘向大派有宗(瑜伽行派)的过渡著作。书中将构成世界万有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位、七十五法,对后来佛教思想的发展影响甚大。陈真谛译本出,中国即出现专门传承《俱舍论》的学派“俱舍师”; 玄奘新译本广泛流通,进一步推动了《俱舍论》的研习和传播。

☚ 贤愚经   瑜伽师地论 ☛
000044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