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酱醋法soy sauce and vin egar production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取酱和醋的生产过程。中国制酱历史悠久,周代已设专人管理制酱。汉以后制酱技术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现在酱和酱油已成为这些国家的生活必需品。面酱(甜面酱)用小麦粉发酵酿成。有两种制法: ❶旧式制法。面粉加入少量清水揉和,捏成面团,用刀切成块,蒸熟摊凉,装入竹匾或木盘,送入曲室发霉,4~5天后表面长满黄衣(曲霉孢子),即可下缸发酵,添加15波美(Be')左右的盐水,日晒夜露,天天翻拌,任其自然发酵,由于美拉德反应,颜色逐渐转为红褐色,生成特有香味,经磨细即成面酱。 ❷新法酿造。用酶制剂代替制曲。面粉如常法制成小块面饼,添加盐水与酶制剂(糖化酶与蛋白酶),保持40℃,发酵10~15天,即可磨成酱,味甜质稠,色泽比旧法略浅。将原酱直接经过压榨所得汁液即成酱油。醋起源于酒的酸败。中国古代叫做酢或苦酒。现则为全世界的调味品,中国酿醋有固态和液态两种方式。固态酿醋用粮谷或酒糟为原料,加曲或酒药使糖化与酒精发酵同时进行。发酵完毕后添加稻壳或砻糠等疏松剂,混合后入缸进行醋酸发酵。上层醋醅因接触空气多,升温快,需经常翻醅,促进醋化。待酸度不再增加时,表示醋醅已成熟,即可加水浸出,淋取醋液。液态酿醋系用酒药或红曲糖化发酵,不加填充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