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系统集成
当今高技术创新有两条道路: 突破和技术融合。前者是新技术取代老的技术,例如半导体取代真空管,光纤通信取代一般通信电缆等,它是物理上突破带来的技术创新。后者是相关技术、相互补充,非线性融合而引起的聚变,例如,机械与电子学融合后聚变出数控机床,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集成后聚变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这是系统上突破带来的技术创新。
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是第二条道路上的一种高技术。它以集成为手段,聚变为目的,聚变指的是增值的非线性集成,按系统工程观点是1+1大于2。技术上集成应如此,组织与个人间合作也应如此。集成后总系统的效益应大于组成该系统的子系统效益之和,合作后给各参加者带来的利益也应大于原先单干的利益。那种拼盘式无新意的线性集成出来的产品是无价值的,那种无特色、不互补的线性合作是不会持久的。
集成是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中重要的创新手段。集成是实现现代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手段。集成不仅有各种应用子系统间的集成,不同技术间的集成,还有人与技术 (人机交互接口),不同人之间的集成,更有相关学科、理论间的交叉与集成。众所周知,一组音符可以集成为一支动人的乐曲,也可能集成为平平淡淡的东西甚至为噪声。三个臭皮匠可以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也可能还不如一个臭皮匠。一组零件可以集成为一部高效的机器,也可以拼成一部低效的废物。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集成为有应变力、有效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也可能是拼盘式地集成为低效的产品。虚拟公司和群件等都是集成的产物。因此高效集成的关键: 一是要有新意,即集成后的新系统应具有各子系统原先所没有的新功能; 二是要解决集成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技术间的冲突及理论间的冲突; 三是实现技术融合聚变。对于制造业自动化这个领域,集成的新意先进的制造与管理模式。
集成是将各部件、各子系统、各种技术、各种人员为了新的目标相互补充,非线性式地集成在一起,从而聚变出新的效益。为此,应该寻找有效的控制手段促使新系统有序地运动。集成的协同效益指的是除了各子系统为各自目标而单独工作的叠加效益外,还有各子系统为新的共同目标而合作工作的高阶次效益,这是集成的高级阶段的真正目的。这种现象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例如,专业化分工可带来附加效益,分工后由于专业工种单一,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但最终产品与成果是要合成的,即需要有效的集成与协调手段,否则某一工序,某一个人出了问题,全盘皆空。零部件与整机也是这样。要实现技术融合聚变,相关学科交叉下的多专业、多层次的团体同攻关组织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多层次指的是研究、开发和市场三个层次,多专业应视具体项目而定。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必须沟通现实世界 (用户需求) 与计算机世界这两种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工作习惯的世界。相关学科交叉是实现相关技术融合聚变取得高效信息系统的关键。这个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是日久见功夫的过程,但又是唯一的途径。目前面向工作人员的技术已提出相当长时间,也有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Smalltalk等,但是,从目前应用看,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客体,如报表问题。根本原因是缺乏管理科学,信息技术与系统技术融为一体的人才,因而抽象不出复杂的面向管理客体。
人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源,知识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当今已有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和创造知识的公司。未来组织不只是生产组织,更为重要的是思想组织,多专业、多层次、分散而又协同的工作将是信息时代主要的工作方式,支持这种协同工作的工具——群件将是主要的软件产品。因此,面临上述挑战和机遇的对策是开发而又有效地利用人这一信息时代的资源,其中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战略意义在于,这种技术对其他的许多经济领域,直到中小型企业都具有广泛的纵横影响。例如,这一技术对德国出口能力最强的五大生产资料部门的年销售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信息技术领域每1马克的销售额对这几个主要出口部门的销售额的影响便达7—8个马克。据美国商务部1990年公布的一份有关美国与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形势的分析报告称,在12项最有光明前景的技术中,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就有8项之多。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系统集成
当今高技术创新有两条道路: 突破和技术融合。前者是新技术取代老的技术,例如半导体取代真空管,光纤通信取代一般通信电缆等,它是物理上突破带来的技术创新。后者是相关技术相互补充,非线性融合而引起的聚变,例如,机械与电子学融合后聚变出数控机床,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集成后聚变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这是系统上突破带来的技术创新。
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是第二条道路上的一种高技术。它以集成为手段,聚变为目的,聚变指的是增值的非线性集成,按系统工程观点是1+1>2。技术上集成应如此,组织与个人间合作也应如此。集成后总系统的效益应大于组成该系统的子系统效益之和,合作后给各参加者带来的利益也应大于原先单干的利益。那种拼盘式无新意的线性集成出来的产品是无价值的,那种无特色、不互补的线性合作是不会持久的。
集成是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中重要的创新手段。集成是实现现代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手段。集成不仅有各种应用子系统间的集成,不同技术间的集成,还有人与技术(人机交互接口) 的集成,不同人之间的集成,更有相关学科、理论间的交叉与集成。众所周知,一组音符可以集成为一支动人的乐曲,也可能集成为平平淡淡的东西甚至为噪声。三个臭皮匠可以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也可能还不如一个臭皮匠。一组零件可以集成为一部高效的机器,也可以拼成一部低效的废物。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集成为有应变力、有效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也可能是拼盘式地集成为低效的产品。虚拟公司和群件等都是集成的产物。因此高效集成的关键: 一是要有新意,即集成后的新系统应具有各子系统原先所没有的新功能; 二是要解决集成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技术间的冲突及理论间的冲突;三是实现技术融合聚变。对于制造业自动化这个领域,集成的新意先进的制造与管理模式。
集成是将各部件、各子系统、各种技术、各种人员为了新的目标相互补充,非线性式地集成在一起,从而聚变出新的效益。为此,应该寻找有效地控制手段促使新系统有序地运动。集成的协同效益指的是除了各子系统为各自目标而单独工作的叠加效益外,还有各子系统为新的共同目标而合作工作的高阶次效益,这是集成的高级阶段的真正目的。这种现象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必须沟通现实世界 (用户需求)与计算机世界这两种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工作习惯的世界。相关学科交叉是实现相关技术融合聚变取得高效信息系统的关键。这个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是日久见功夫的过程,但又是惟一的途径。目前面向工作人员的技术已提出相当长时间,也有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Smalltalk等,但是,从目前应用看,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客体,如报表问题。根本原因是缺乏管理科学,信息技术与系统技术融为一体的人才,因而抽象不出复杂的面向管理客体。
人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源,知识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当今已有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和创造知识的公司。未来组织不只是生产组织,更为重要的是思想组织,多专业、多层次、分散而又协同的工作将是信息时代主要的工作方式,支持这种协同工作的工具——群件将是主要的软件产品。因此,面临上述挑战和机遇的对策是开发而又有效地利用人这一信息时代的资源,其中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战略意义在于,这种技术对其他的许多经济领域,直到中小型企业都具有广泛的纵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