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利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利息


利息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像不像6120块钱?”“不好意思啊!忙忘了,我马上还你。不过我不是只借了6000吗?”“注意看,白云的邊缘像不像利息?”


寓意


每次回家我妈都会给我做条鱼吃,可我根本不爱吃鱼又不好明说,怕辜负了老妈一番心意。于是旁敲侧击地问我爸:“怎么每次都弄鱼呢?我又不爱吃!”我爸冷笑一声:“还看不明白吗?嫌你多余呢!”


利息lìxī

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利息

(反)本金

利息lì xī

❶由生产所得的银钱收益: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之物。(五六·1311)
❷指商业利润:赶端阳节前。我顺路贩些纸札香扇来卖,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四八·1103)

利息lì xīпроцéнт

本金、本钱、本钿、母金、母钱;利钱、利息、子金、子息

○本金běn jīn

(名)存款者或放款者用以获取利息的钱:~和利息一次付清|~存的时间越长,所得的利息越多|存款~。

○本钱běn·qian

(名)本金:连~带利息一共是三百二十八元|~太少,利息当然不会多。

○本钿běn tián

(名)〈方〉本钱:你这点~,能有多少利息?

○母金mǔ jīn

(名)本金:没有~,生不了子金| 积攒~|~越多越好。

○母钱mǔ qián

(名)本钱:~越多,子息越多。

●利钱lì·qian

(名)利息:~的多少决定于本钱的大小|本钱~一次还清|只取~,不取本钱。

●利息lì xī

(名)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和本金的比率叫利率|银行~|公债~|存款~|高利贷的~|付清贷款~。

●子金zǐ jīn

(名)利息:母金越多,~越多 |母金~一同付清|利率下调,~减少。

●子息zǐ xī

(名)〈书〉利息:付清~|~太少|~和利率成正比。

本金←→利息běn jīn ← → lì xī

本金:存款或放款人拿出的钱。
利息:存款、放款中的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
【例】 言富贾有钱,假托其名,代之为主,放与他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唐·颜师古: 《汉书·谷永传注》) 他答应本金分三年全部付清。

利息

利息

借款人从债权人手中借得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付给债权人的一部分利润。利息率,是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之间的比例。国家利用利息及利息率,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以鼓励集体单位及职工个人存款及节约资金。

☚ 利用外资   中外合资企业 ☛
利息

利息

利(利钱;利金;利子;利苏;债~) 息(息利;年~;股~) 子(子金;子利;子钱;下~) 税 课头
利息和本金:子本 子母 本利 息钱
借货所生的利息:利子
放债所得的利息:债利
月利:月息
年利:周息 年息
高利息:重利
特别高的利息:高利
出一半的价钱,获得成倍的利息:半价倍息
利息加利息:滚息 滚利(利滚利)
(因存款、放款而得的本金以外的钱:利息)

☚ 利润   报酬 ☛

利息

又称“利金”、“子金”,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分为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两种。

利息interest

又称子金。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而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本金(母金)部分的资财。利息额是按存款或贷款的本金、利息率和期限计算的。利息是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经济范畴。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利息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者以利息的形式不仅榨取小生产者的剩余劳动,甚至还榨取一部分必要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它来源于剩余价值,体现着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直接体现着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经济杠杆之一,不反映任何剥削关系。国家银行收取贷款利息,目的是促进借款者加强经济核算,节约资金使用;支付存款利息,有利于鼓励储蓄,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并可增加储户收入。

利息

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1997年中国非金融机构部门利息来源2025.18亿元,运用4866.86亿元;金融机构部门利息来源4969.32亿元,运用4954.35亿元;政府部门利息来源146.32亿元,运用575.82亿元;住户部门利息来源3281.21亿元,运用25亿元;国内合计利息来源10422.03亿元,运用10422.03亿元。

利息

利息lixi

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收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得到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职能资本家从借贷资本家那里借得货币资本来经营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可以获得平均利润。但是,他不能独占获得的全部利润,而必须把其中的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付给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否则,就不会有人将货币资本借给他。相反,利息如果等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全部利润,也不会有人去借款。所以,一般情况下,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由于平均利润被分割为归借贷资本家所有的利息和职能资本家所有的企业主收入,以及借贷资本特殊的运动形式(G——G′),使利息单纯地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结果,表现为资本本身的产物,资本同雇佣劳动的对立被掩盖了。
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货币资本量的比率称为利息率。一定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利息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平均利润率。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愈高,利息率也愈高;反之亦然。其次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在平均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会上涨;反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会下降。此外,由于借贷资本本身没有内在的标准决定它在利润分割中自己应占的比例,所以,在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由习惯和法律等因素决定。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资本主义形态。生息资本的古代形态是高利贷资本。与借贷资本不同,高利贷资本的利息来自奴隶主、封建主从奴隶、农奴身上剥削来的剩余劳动和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的劳动果实。

☚ 生息资本   闲置资本 ☛

利息

见“金融”中的“利息”。


利息

又称“利金”、“子金”。债务人为取得货币的使用权而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本金的货币。利息额是按本金、利息率和一定期限的乘积计算的。

利息

通常这个词是指从各种债权取得的所得,而不管这种债务是否有抵押担保,也不管这种债务关系是否使债权人享有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力。不过,对“利息”的详细定义国与国之间有所不同。“各种债权”这个词通常包括现金存款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以及其他货币形式的借据等。不过,有些税收条约对利息的定义不包括抵押贷款和可兑现的以及可分享利润的债券。

利息

亦称“子金”。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超过本金的那一部分货币额。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作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是借贷资本活动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借贷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分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中创造的纯收入,是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积累的一种形式。它是促进社会主义企业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使用,厉行经济核算并增加社会主义积累的一种经济杠杆。
按现行制度规定,建筑企业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按支出数扣除流动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后的余额计入成本支出。利息增加则成本上升,反之,则成本下降。有一种意见认为,按马克思的利息理论,利息是借贷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形式,是从企业纯收入中开支的。因此,企业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不应计入成本,而应从企业利润中开支。

利息Interest

俗称“子金”。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者收取的利息不仅包括生产者的剩余劳动,而且还侵占其必要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主要是职能资本家因借用货币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或银行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社会主义企业因向银行取得贷款而支付给银行的利息,是企业纯收入即利润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对企业、机关、团体、居民的存款也支付利息,目的在于鼓励节约,使闲置资金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利息

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利息在本源上是剩余价值或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因此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早就出现了。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货币形式上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关系。其中,利息所依存的资金借入方与贷出方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利息的普遍存在也就是必然的。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信用活动都是以偿还债务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不例外。

利息

一般指存款、贷款和各种债务产生的报酬,即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社会主义利息是社会主义信贷的基本特征,并且反映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它来源于劳动人民在企业中创造的纯收入,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的经济依据是,作为所有权资本的借贷资本在使用中能够为职能资本家带来利润。因此,借者必须以所获利润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支付给贷者,其来源是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利息是资金借入者理应承当的责任,它和企业的利润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促使企业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资金的加速周转和节约使用。社会主义利息体现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利息

借款人向贷款人借人货币资本(或资金)所付出的价格。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资本服务的报酬。俗称为 “子金”。高利贷是利息最早的形式,分为年息、月息和日息。利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利息反映的是高利贷者剥削小生产者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体现着剥削阶级瓜分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下,利息来源于生产资料共同占有者创造的收入,体现着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部分利息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结果。利息的计算方法分为单利和复利。单利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对计算出的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复利按一定期限 (如一年) 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公式为: A=P(1+r)n,A为本利和,P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数。

利息

利息interest

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债务人)处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利息在本源上是剩余价值或利润的一部分。

☚ 热钱   平均利润率 ☛
利息

利息

亦称“子金”。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超过本金部分的金额。旧中国高利贷剥削十分猖獗,利息高,高利贷者贷款给小生产者所榨取的利息不仅包括了生产者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还侵占了生产者的必要劳动。

☚ 官利   利率 ☛
利息

利息

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或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债务人)处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或货币资金)所花费的代价。
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伴随物,而借贷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分离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资本在货币形态上暂时闲置起来。
❶资本家预定用于积累部分的剩余价值,只有当它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才能变为追加的资本。
❷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的,而它在物质形态上的更新却是一次性的。
❸商品的销售和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购买,工资的支付等在时间上往往不能一致,这样就会有部分资本以货币形态暂时闲置起来。闲置的资本不能带来剩余价值,这是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的,为此它必须寻找出路。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中,每个个别资本的循环是交替的,固定资产的更新也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资本的临时需求。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对货币资本的临时需求使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变成了借贷资本。
货币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能转化为资本,并通过这种转化,由一个一定的价值变成一个自行增殖的价值。这样,货币除了作为货币本身具有的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转化为资本而产生利润。货币资本家此时让渡的正是货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并不会使利润增加一倍。它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作利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96页)归职能资本家的叫作企业利润。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息反映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为利息是平均利润的分割,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但在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掩盖了,从G—G′,货币被贷放出去一定时间后,带着增殖的价值G′(G+△G)回到出发点,仿佛货币自身有了增殖的能力。我们只有从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运动的全过程才能认清利息的本质与来源。
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息来源于联合劳动者的纯收入,它体现了联合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金融业全部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因而社会主义的借贷关系反映了联合劳动者之间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经济核算,合理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
利息率的确定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本金的比率。利息本身有数量上的限制。贷款人放弃了货币资本(或货币资金)能够增殖的使用价值,因而必须获得报酬,这样利息就不能为零,更不能为负数。借款人借用货币资本(或货币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因而不可能将其收入的全部以利息形式交给贷款者,因此贷款者的利息和企业的利润二者都有相同的上下限:资本(或资金)的平均利润和零。在这之间谁多谁少,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借贷双方竞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主要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分配。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市场竞争对借贷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响,因而利息和企业利润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的变动要受平均利润率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平均利润率提高,利息率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则会相应下降。此外,利息率的高低还受借贷资本(或借贷资金)供求情况、借贷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的长短、商品价格水平、银行费用开支、社会习惯、国家利率水平、国家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利息率的作用 利息率简称“利率”。利率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利率的作用表现为:
❶影响社会投资的多少。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标,当社会资本分化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之后,利率就成了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用借入资本进行投资的资本家将利息支出计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要求获得一个平均的或更高的利润率;用自有资本进行投资的资本家,要将存款的利率作为自己投资的最低利润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因而利率的高低就对投资的多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利率低时投资便增加,反之,则减少。
❷影响社会资金的供给量。一国筹资利率的提高会增加居民的储蓄倾向,也会吸引国际上的游资进入该国市场,因而能增加该国的社会资金的供给量。资金供给的增加,能降低贷出资本的利率从而扩大一国的社会投资;若一国筹资利率下降,则会减低居民的储蓄倾向,减少国外资金的流入,从而减少该国的资金供给和投资。
❸利率是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正因为利率可以影响投资的多少和社会资金的供给,各国政府也就利用利率来调节宏观经济。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加剧时, 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利率,以此影响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抑制投资需求,从而使经济降温;当一国经济衰退或萧条时,中央银行往往降低再贴现利率,以此影响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利率对经济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在经济危机时期,利率的变动便无济于事,只有在经济作强制调整之后,利率的作用才能逐步恢复。
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由于经济发展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利率的变动也更多地取决于国家的计划。它的作用表现为:
❶积累资金,增强国家资金分配的实力。银行信贷是国家分配资金的重要渠道,合理的存款利率有利于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把闲散资金存入银行,从而增加社会资金的积累。
❷调节社会资金供求和调节经济结构。利率的变动和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资金的流量和流向,从而促使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作相应的改变。
❸调整收入分配。利息的增减变化能引起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的改变,从而调节国家与人民, 国家财政与企业的利益。
❹激励和约束企业的行为。利息支出的增加会加重借款企业的负担,从而促进企业更加合理地使用资金,通过减少资金需求,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银行和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中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利率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渐成为法律上独立自主、资金上自求平衡、业务上自主经营、财务上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利率管理 利率要正常发挥其作用,需要有一套合适的利率管理体制。各国所采用的利率管理体制可分为三类:
❶国家集中管理。
❷市场自由决定。
❸国家管理与市场决定结合。现在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后一种管理体制,但国家管理的比重各有不同。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利率由国家管理的比重比较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将逐步增大利率由市场决定的因素。
对利息的本质和利率的确定,西方经济学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W·配第认为,利息的实质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货币略论》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25页)利率的高低一取决于地租的高低,二取决于一国货币量的多少。A·斯密认为,利息的实质是“使用货币所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28页)利率的高低决定于两个因素:
❶可供贷出的资本数量。
❷利润率的高低。 R·萨伊和T·马尔萨斯等人认为利息是对资本的补偿和报酬,是资本从事生产和服务的代价。E·庞巴维克认为,利息产生于人们对现有财货的评价大于对将来财货的评价,从而利息就是现有财货与将来财货交换时的贴水。克拉克认为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当劳动效率不变时,资本家所使用的最后那个单位的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即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它决定了利息的存在及其水平。J.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有一种流动偏好,利息就是放弃这种流动偏好所得的报酬。利率水平不决定于借贷资本的供求而是取决于货币量的供求关系。

☚ 解放区的信用合作社   实物利息 ☛
利息

利息Interest

借款人付给贷款人作为使用资金的报酬。利息是以货币形式支付。银行放款要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银行存款要向存户付出利息。利息的计算,涉及本金、期限及利率三个要素;其一般计算方法是:
利息=本金×期限×利率
利息按照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以下两种:(1)单利,即仅以本金计息;(2)复利,即在每期届满后将应得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按其计算时间不同又分为日息、月息和年息三种。以日为计算单位的为日息,以月为计算单位的为月息,以年为计算单位的为年息。

☚ 香港银行同业拆放利率   日息 ☛
利息

利息

借款人从债权人手中借得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付给债权人的酬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利息是生产资本家因使用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其来源为生产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率,又称利率,是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之间的比例。例如一笔1000元的借贷资本本金,一年利息为30元,则利息率为3%。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利用利息及利息率,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以鼓励集体单位及职工个人存款及节约资金的积极性。

☚ 利改税   利用外资 ☛
利息

利息

利息的定义有几种解释:(1)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2) 是资本使用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3) 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成本; (4) 投入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核算标准。

☚ 劳动力价格   利润 ☛
利息

利息

贷款人按贷出货币金额 (本金)一定比率收取的超出原借本金的那一部分货币金额。

☚ 货币流通速度   利率 ☛
利息

利息Interest

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货币的借方向贷方所支付的报酬。有别于生产资本或投资的利润。马克思曾明确区分了利润与利息的概念,即利息只是利润(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来自于产业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
1.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就是为取得利息而由一个 (或一伙) 资本家借给另一个 (或一伙) 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这种不从事生产经营而单靠利息过活的资本家是借贷资本家。马克思指出,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资本形态。借贷资本的出现,说明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实现了分离。拥有货币资本的借贷资本家自己并不使用这些货币资本,而是把这些货币资本借给职能资本家 (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 使用。这些货币资本在职能资本家手中发挥作用,与其他资本同样带来剩余价值。按照借贷契约规定,借贷资本家凭借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定期从职能资本家手中取得利息收入。由于这是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同一个资本形成了双重的形式存在,在借贷资本家手中是财产资本,在职能资本家手中是职能资本,所以,与此相适应,使用这个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即剩余价值,也相应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以利息形式分给借贷资本家,另一部分则要以企业利润的形式归为职能资本家所有。因此,马克思说,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利息的来源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借贷资本家不直接雇佣工人,但通过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间接地与雇佣工人发生关系,因而,利息的本质反映的仍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认为,借贷资本通过获取利息成为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态,因为在利息形式上,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实现过程全都看不见了,这造成的表面现象是似乎,货币本身就能生出更多的货币,从而完全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凯恩斯的货币和利息理论
在新古典理论中,对货币理论的数量论表述使它的利息理论成为一种名义变量,而与实际变量的价值、分配理论完全分离,利息理论被简单地依附于它的资本理论,以货币形式来表示的储蓄和投资被认为只是实物形式的符号或名义量值,从而利息率与利润率的决定是相同的,即取决于实物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虽然魏克赛尔 (1959)讨论了由于现代银行制度会使实物资本的自然利息率与货币 (市场)利息率相分离而产生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和经济波动,但他依然认为货币利息率最终还是取决于实物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在均衡中不能容许货币因素有存在的余地。
凯恩斯 (1963) 试图否定新古典理论中货币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的两分法,以建立一种“生产的货币理论”,即把货币理论与价值、分配理论或产出、就业理论联系起来。凯恩斯提出,利息率并不是调节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或储蓄与投资,而是调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虽然投资或资本边际效率依赖于利息率,但利息率并不是资本的价格或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而是来自于货币的灵活偏好,利息是人们放弃货币的灵活偏好的报酬。那么,货币的灵活偏好是怎样产生的呢?凯恩斯把货币的灵活偏好归之于不确定性和预期,虽然不确定性和预期可以作为货币存在的依据,但凯恩斯并没有表明这种不确定性和预期的性质。问题在于,虽然凯恩斯批评了新古典的资本理论,但他并没能系统地表明一种新的价值和分配理论,这使他的不确定性和预期失去了新的理论基础。以希克斯的IS-LM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的宏观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就是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中加入不确定性和价格刚性来解释凯恩斯的收入决定和货币利息理论。因此,把凯恩斯的货币利息理论置于一种新的价值、分配理论或新的一般均衡理论中是非常重要的。
3.存量与流量的同时均衡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最重要一点是,货币联系着过去与未来,其原因是由于持久性资产的存在 (凯恩斯,1963,P. 250~251)。货币联系到过去是因为资本存量的价值是变动的;货币联系到未来是因为投资和过去的资本存量的价值取决于对未来利润流量的预期。显然,作为这种过去与未来的核心是利润率,而利润率是一个资本存量与利润流量的比率,如果投资取决于一定的利润率 (或自然利润率),同时这个利润率也是资本积累的条件,那么,由投资所引起的利润流量的变动将使资本存量的价值发生变动。而货币和利息率正是联结这种存量与流量的条件并调节存量与流量的关系趋近于一定的利润率或自然利润率。货币和利息率调节存量与流量趋近于自然利润率的方式是通过利息率来调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一方面,利息率联系到投资和利润 (收入) 流量,由于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利息率的变动将使投资发生变动,从而使收入和利润发生变动。另一方面,利息率又联系到资本存量价值,即资本存量价值是利息率的贴现值,利息率的提高将使资本存量价值(如股票价格)下降。这里重要的是决定利息率的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同样联系到资本存量和收入 (利润) 流量。按照货币数量恒等式MV=PQ,假定货币流通速度 (V) 不变,则名义收入水平(PQ) 的变动取决于货币供应量 (M) 的变动。如果资本存量的价值取决于收入 (利润) 流量的贴现,则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影响资本存量价值。现在,让我们用一个极为简化的模型来讨论由利息率所调节的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如何使资本存量和收入流量联系起来。
不考虑中央银行的存在而假设一种内生的货币供给体系,即货币供给是由商业银行进行的 (这种内生的货币供给的假设比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的货币供给的假设更符合经验事实,因为远在中央银行采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可以把商业银行内生的货币供给与资本存量的价值联系起来,即假设商业银行的贷款完全取决于资产抵押,或者说,假设银行贷款是资本存量价值的一个固定的比率。另一方面,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来自于储蓄存款,而储蓄存款依赖于收入流量。现在,假设储蓄是收入的一个稳定的函数,全部储蓄划分为两部分,银行存款和购买股票 (资本存量)。人们把储蓄划分为这两个部分的比率取决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货币利息率) 和股票的收益率。这样,资本存量价值的变动取决于人们储蓄中购买股票的数量,这一点与资本存量的价值取决于利息率是一致的,即利息率的变动将使人们储蓄中用于购买股票的比例发生变动。
4.利息率调节存量与流量的货币供求均衡模型
在上述假设下,我们来看利息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当人们把更多的储蓄用于购买股票时,资本存量价值或股票价格将上升,这会使银行试图增加贷款(货币供给)。但另一方面,人们把更多的储蓄用于购买股票将意味着银行存款的减少,从而使银行的存款相对于贷款出现不足,这会使银行提高利率。利息率的提高会使资本存量价值(股票价格) 下降,同时使存款增加,因此,可以保持银行的信贷平衡。按照上述分析,可以把货币的供给函数表述为:
Ms=f (K(i),Y(i))

(1)


即货币供给 (Ms) 取决于资本存量价值(K)和收入流量 (Y),而资本存量价值和收入流量又是利息率 (i) 的函数,因此,货币供给可以作为利息率的函数,即:
Ms=g (i)

(1a)


收入流量的变动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又取决于利息率。按照凯恩斯资本边际效率的分析,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并不是因为利息是投资的成本,而是因为预期的未来的利润流量需要用利率贴现,从而利息率的变动会影响已投资的持久性资产的价值。这样,可以把投资函数写作:
I=f (K(i),Y(i))

(2)


与方程 (I) 相同,可以把方程 (2) 写作:
I=g (i)

(2a)


假设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一个稳定的函数,这里可以把它简化掉,从而假设全部货币需求来自于货币的投资需求 (凯恩斯,1937,参见Davidson,1994),这使得货币需求等于投资需求 (Md=I)。因此,货币的需求函数可以写作:
Md=g (i)

(3)


这样,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将取决于利息率,利息率将调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即:
Ms(i)=Md (i)

(4)


这种利息率对货币供求的调节使资本存量与收入 (利润) 流量联系起来,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给定货币供给,收入水平将被决定,收入中工资与利润的比例将决定利润率,利润率的变动会使投资和储蓄中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股票 (资本存量) 的比例发生变动,但所有这些变动都会反映在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上。给定自然利润率,即资本投资想要获得的利润率,当实际利润率超过自然利润率时,投资需求将增加,反之投资需求将减少。同样,在金融市场,当股票的收益超过自然利润率时,人们将把更多的储蓄用于购买股票,这一方面会使资本存量的价值增加而使利润率 (股票收益率) 下降,另一方面会使银行的储蓄存款减少,从而使银行提高利息率。利息率的提高将使资本存量的价值下降,并使投资需求和货币供给 (和货币需求) 减少,因而减少收入和利润流量。反之,当由于银行的货币供给减少而使收入和利润流量水平下降时,人们会把更多的储蓄用于银行存款,投资需求也会下降,从而使银行降低利率。利率的下降时资本存量的价值上升而使投资需求和货币供给 (和货币需求) 增加,收入 (和利润) 水平将提高。这样,假定存在一个自然利润率和以资产抵押为基础的内生的货币供给机制,资本存量将与收入流量在长期内保持稳定的比例,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在长期也将是稳定的。当收入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过快或过慢而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不一致,或利润率高于或低于自然利润率时,通过利息率调节的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将使经济恢复到均衡或自然利润率的稳定增长。
货币和利息率与实际变量或相对价格是紧密联系的,或者说,货币是最重要的“实际变量”,而利息率是最重要的相对价格,因为它们联系着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与资本是密不可分的,这里并不存在实物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而只有来自于利润流量的货币的资本积累和利润率。正是因为这一点,货币利息率和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对于相对价格的决定和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货币利息率的决定是与自然利润率的决定相联系的,可以用上面模型中银行存贷款利率与股票收益率的关系来说明利息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即: 虽然从收入分配上来讲,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和货币利息率依赖于自然利润率,但这一点根植于货币利息率连接资本存量和收入流量的性质或存量与流量模型同时均衡的性质。
☚ 利润   拜物教 ☛
利息

利息

亦称“子金” 、“利金”。“本金”的对称。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而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本金的部分。利息额是按存款或贷款的本金、利息率和期限的乘积计算的。利息有年息、月息、日息三种。利息是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经济范畴。不同社会制度的利息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者通过利息形式不仅榨取生产者的剩余劳动,而且还榨取生产者的一部分必要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说,利息是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直接体现着借贷资本家或银行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国家调节经济生活有力的经济杠杆之一。各种企业和城乡劳动者为取得银行贷款,必须将自己纯收入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支付给银行。这有利于促使他们合理地、节约地使用资金,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银行根据国家规定,对企业、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和事业单位,除属财政性存款以外的其他各项存款,以及城乡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均支付利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利息来源于生产领域内所创造的纯收入。银行对单位贷款收取利息,对单位存款支付利息,属于社会纯收入在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再分配,银行对居民储蓄存款支付利息,在于对他们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鼓励,亦属于纯收入的再分配性质。这种利息的源泉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剩余劳动,不反映任何剥削关系。

☚ 信用卡   利息率 ☛
利息

利息interest

一般定义为,为使用货币资金而支付的代价。具体地说,有下列解释: (1) 利息是对于牺牲现在收入的消费 (或节欲) 的报酬; (2) 利息是调整不同人的流动性偏好观点的价格; (3)利息是克服人们对现在比对未来偏好的心理的价格; (4) 利息是对各种投资所具有的生产力的测量; (5) 利息是调整可贷基金供给与需求的价格。
在微观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中,利息作为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归于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利息与资本量的比率为利息率,在静态均衡条件下,利息率等于利润率。

☚ 抗衡力量   节欲利息理论 ☛
利息

利息interest

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资金)而从借款人(债务人)处获得的报酬。对于债务人而言,利息则是为取得货币或货币资本而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本金的部分。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是一种信用行为,债权人并没有放弃货币的所有权,而是让渡了货币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支配使用权,到期后,债务人必须将货币偿还给债权人,并向债权人支付货币使用费,这一使用费就是利息。如果我们把借贷关系视作债权债务双方把货币资金或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话,利息就是这一商品“特殊的价格”。所以利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货币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
利息理论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争论极多的领域,至今已有节欲论、时间偏好论、流动性偏好论、可贷资金理论等等众多理论学说。

☚ 货币供给的外生变化和内生变化   单利和复利 ☛
利息

利息

在借贷关系中,货币或资本的所有者有偿转让货币或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是货币或资本的所有权收入。利息的性质,由借贷关系的性质所决定。高利贷的利息,是农奴、农民或手工业者的剩余劳动 (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产品的一部分。在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转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与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借贷关系中,银行资本家作为债权人得到的贷款利息,作为债务人所支付的存款利息,都是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银行与企业和国民之间的借款关系中,利息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也是劳动者所创造的纯收入的一部分。在不同国家的政府之间、国家政府与世界金融组织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中,负债国所支付的利息,是该国的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利息量取决于本金和利息率。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利息是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作出了贡献而获得的报酬。利息水平的决定依赖资本的供给水平与要求水平。从需求方面看,利息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即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所使用的最后那个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 从供给方面看,利息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给成本,即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替代率。资本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时所决定的是一种没有任何风险的纯粹利息率。,尽管各种实际利息率与纯粹利息率之间存在差距,但它们都以纯粹利息率为出发点,并随着纯粹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关于利息的来源,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儿种不同的解释。西尼耳认为利息是对资本家节欲的报酬; 萨伊和马尔萨斯认为利息是资本的生产力产生的价值; 凯恩斯则认为利息是对人们让渡货币的流动性的报酬; 此外还有“时差利息论”等。利息是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在中世纪,利息受到教会极力反对,罗马制定了严禁取息的法令。在英国,1545年亨利八世下令取消利息的禁令,并法定了利息率; 爱德华六世又恢复利息的禁令; 1571年伊丽沙白女王再次取消利息的禁令。1789年10月12日,法国法律正式废止沿袭了几个世纪的利息禁令,规定最高利息率不超过5厘。利息是重要的经济杠杆,是调节资金融通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作为剩余价值再分配的形式,可以协调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利息作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工具,主要为满足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筹集社会资金的手段,是督促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节约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杠杆,利息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还可以鼓励人民群众勤俭节约,支援国家建设。利息作为经济杠杆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是通过制定不同的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来实现的。

☚ 资本主义银行利润   垄断价格 ☛

利息

interest


利息

int.(interest)

利息

interest
无~或低~贷款interest-free or low-interest loan/负~negative interest/~回扣interest rebate/~税tax on interests/~套汇interest arbitrage/~收入interest incom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