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能力的培育Chuangzao nengli de peiyu
美术教学的任务之一。美术课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功能,关键在于教师对美术创作的观点、态度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
❶提倡标新立异的创造意识,鼓励大胆创新。美术课不同于手工课或劳作课,它的教学重在教艺术制作(或表现)的规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凡是能发挥创造性的课业,就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从小注意培育创造意识,使之逐渐形成。
❷培育兴趣,使学生从创造中得到乐趣。注意课业内容富有情趣,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兴趣。兴趣往往导致勤奋和钻研。
❸安排意外效果的作业,比如版画、粘贴画、写意画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造的欲望。
❹设定条件,明确创作目标,促进学生有目的的创造,完成即定的创作任务。例如,组合画创作、纸造型、圆筒造型等课业,以限定条件(比如限定颜色作画)打破原有表现观念(比如改变树叶只能画绿色),促进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❺设定条件,启发联想与经验转移。比如,用横、垂、曲、折等基本线启发联想物象;剪基本形可做成什么;叠剪的纸造型,平放是一刺猬,竖放粘贴一纸片上可能是一塔松等等。
❻用废旧材料组合或制作新的视觉艺术形象。促使学生巧妙利用材料,大胆设想,积极思维,敢于拆开、置换、重新组合组建。
❼帮助学生消除进入绘画“写实期”创造表现的心理障碍。学生进入绘画“写实期”(在四年级以后),开始不喜欢画画,尤其不喜欢画创作画。其心理障碍,一是胆怯,认为自己表现能力差而信心不足;二是眼高手低,对自己的绘画过分地自我批评。如不注意引导,会抑制美术的发展和障碍创造思维的提高。解决办法:其一讲明写实绘画只是绘画形式的一种,写实能力不完全代表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许多世界级的大画家的绘画就是儿童画模样。要鼓励学生保持无拘无束的心态作画,画面采取涂满颜色的形式,以色块组合效果掩盖画形的不准确,使其得到审美愉悦和成功的满足。其二鼓励大胆表现,以充足的资料和直观演示,使学生通过参照资料渡过画形难关。其三使学生认识不同于他人作品所具有的可贵品质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其四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美术作品的优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其增强创作欲望和信心。其五多安排工艺与绘画结合的课。使学生能在工艺制作中考虑应用绘画,使制作与绘画能力都得到提高,又可以促进积极思维,将二者结合,培育二者结合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