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方法Chuangzaoxing siwei fangfa
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使用的思维方法。常见于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技革新、学生发现问题的新异解法等方面。一般来说,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有如下9条:
❶不信和怀疑。如果把世界上的事物,特别是沿习已久的东西都认为是合理的、完美的,对它确信不疑,那就根本谈不上任何创造。不信和怀疑,是对旧知识的否定,对谬误的纠正。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确立的“物体愈重,下落愈快”的结论,在他以后的一千多年中,人们都认为千真万确,而伽利略却大胆怀疑,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从疑开始,又进行实验研究,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本身重量无关。哥白尼怀疑并推翻了“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❷探索真理的适用范围。任何一种科学原理,都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表现为正确的。在各种知识的许多命题中,经常加有“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当程度上”、“在某种范围内”一类的限制词,如果在“一定”、“相当”、“某种”的具体化、明朗化方面积极探索,就很可能对某种理论的发展作出创造性成果。
❸纵深思考。在已有答案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去探求,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另外,观察到了某种新的现象,继而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纵深思考。
❹逆向思考。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遇到问题倒过来想一想。我国古代司马光和童年时代打破水缸救出小孩的故事,突出地说明了他运用了逆向思考方法。
❺侧向思考。运用联想和类比,把相似的、相关的,或乍看“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常常可以得到启迪,取得常人意料不到的结果。如潜水艇源于鱼的启示,飞机源于鸟的启示,后来发展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仿生学。
❻分析弱点和弊端。潜心寻觅和列举某种事物的弱点和弊端,并作为新的研究的瞄准点,往往可以产生崭新的设想。北宋的毕昇,克服了雕版印刷术“死”的弱点,创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平常,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自己周围开始,看到有什么不满意、不习惯、不科学、不合理的东西,就想一想如何改革。
❼发散思考。就是对某一个问题,能够朝不同方向思考,产生多种多样的答案。在保证合理性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答案越多、越新奇、越独特越好。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❽选优思考。创造性思维不只是求得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寻求最简捷、最巧妙的解决方法。当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解决了某个问题之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回过头来,对经历的途径、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那些不必要的迂回曲折,找到简捷的途径和巧妙的方法。
❾统摄思考。用一个新概念取代若干概念,把浩繁的思维材料归纳成简明而深蕴的概念,或是赋予老概念以更多的新内容,增加思维贮藏信息的容量,均属统摄思考。科学领域内很多突变或飞跃,都是借助统摄思考而实现的。
探索未知现象,产生新知识,构成科学发现、科学理论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的总称。包括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等多种方法,如类比、直觉、想象等。创造性思维是多阶段的创见性思维的活动过程,综合运用了多种思维方法和逻辑模式,其本质是在社会实践需要所制约的目标指导下,在一定的心理结构和操作中,对贮存和外来的信息,经过鉴别和筛选,重新联结和组合的过程。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一种逻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