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创伤止血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创伤止血法

创伤止血法

创伤止血法在于能促进开放性伤口停止出血的治疗方法。本条所述者为外治止血法,内治止血法不在此赘。
《圣济总录·金疮门》云:“血行脉中,周行灌溉而无穷已。金刃所伤者深,则其流湍激,若海泄河决,御之至难,要在杜其冲溢之势。”组织损伤,布行其间之血脉断裂,以至血从伤处溢出,大量出血,可造成气随血脱,危及生命。《血证论·创血》云:“刀伤乃平人所伤出血,既无偏阴偏阳之病,故一味止血为要,止得一分血,则保得一分命,其止血亦不分阴阳。”对于创伤止血,为挽救伤员的生命,止血是当务之急,必须立即施行急救止血。其原则是压迫出血的血管或堵塞出血的伤破口,具体可根据伤情,辨证选用相应的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覆盖在创口上,再用绷带缚扎缠紧,使之止血的方法。这是急救时最常用且比较简单的临时止血法。适用于静脉或中等动脉损伤出血。如《世医得效方》卷十八云:“治刀斧伤……成片铺在伤处,以帛子扎之血止”。《普济方·金疮门》亦云:“用绵帛缠之,血立止。”
填塞止血法 将纱布或明胶海绵等止血剂填塞在伤口内,然后再用绷带包扎止血的方法。不能吸收的纱布等须在2~3天内取出。适用于中小血管损伤出血。《伤科补要·金疮论治》载使用“止血黑绒絮”填塞或覆盖在伤口。该书的卷三又介绍了“止血黑绒絮”的制法: 把“元参、茜草、寄奴、大黄、黄岑、黄柏、乌梅、五倍,以上等分,煎三次,去渣留净汁,再用旱莲汁、马兰汁、皂矾、京墨、百草霜同煎浓,用好绵絮收干,二汁与社醋同煎,滚时,入矾、墨、草霜,将絮收之。”
止血带止血法 在伤口以上的肢体缚扎止血带以止血的方法。是四肢大出血急救时较简单有效的暂时止血法。本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作暂时性止血者,或四肢手术时为减少出血而应用。止血带常用的有柔软的布带、橡胶管等,而以充气止血带较好。如明代杨清叟在《仙传外科集验方》指出:“治金疮重者,筋断脉绝,血尽人亡,如要断血,用绳及绢袋缚住人手臂。”因为缚扎止血带完全阻断了肢体远段的气血灌流,如使用不当,将可产生严重的恶果。故必须注意下列事项:缚扎方法,止血带不得直接和皮肤接触,要有平整的布类作衬垫;缚扎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二处,下肢在大腿的上三分之二处,该处为扎止血带较安全的部位; 缚扎压力,若过小达不到止血目的,过大压迫组织发生坏死,一般要比血管收缩压高70毫米汞柱。在上肢时,成人不可超过250~300毫米汞柱,儿童不可超过200毫米汞柱,在下肢时,成人不可超过300毫米汞柱,儿童不可超过250毫米汞柱为宜; 缚扎时间,在肢体扎缚总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小时,除因伤口过大或有大血管损伤,或患者已经经不住再出血,或不可避免要截肢外,应每隔一小时放松止血带5~10分钟左右。(注: 0.133千帕=1毫米汞柱)
结扎血管止血法 是应用丝线把损伤出血的血管缚扎以止血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动脉、静脉损伤出血。但如果所损伤的血管是肢体主要的动脉,则尽可能予以修补,否则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甚至造成坏死。隋代《诸病源候论》即有“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方法的记载。
灼烙止血法 是将金属灼烙器经火烧赤后直接灼烙创面的出血点,或用电烙机灼烙出血点以止血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出血及手术时创面出血。应用时,须注意保护好周围的组织,切勿误伤。《世医得效方》卷十七曾介绍:“令人血不止,则以火烧铜筋烙之,不止则杀人。”《外科启玄·明疮疡宜烙论》云:“将利刀于瘤子根底一割去,即将银匙烧赤一烙之,则血不出,亦不复生,数日愈矣。”

☚ 手术   清疮术 ☛
000194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