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禹锡《陋室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禹锡《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

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

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作者《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一诗云:“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这情景正堪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其中所叙的生活作风和精神境界在作者晚年诗作中时有反映:“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弹”(《秋中暑退赠乐天》),“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这正与铭文中的“调素琴,阅金经”相谐合。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但能打破铭文句式整齐对偶、内容多为规戒与褒赞的局限,行文一波三折,回环往复,富有诗歌的韵姿和含蕴,确为短小精警的千古名文。

〔注〕馨:香,指德行美好。《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亦见《尚书·君陈》。鸿儒:大儒,博学者。白丁:白衣,平民。素琴:没有华丽装饰的琴。金经:古时用泥金书写经文的佛经。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案牍:官场文书。南阳诸葛庐: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住草庐。西蜀子云亭:成都少城西南有汉辞赋家扬雄宅,亦称草玄堂,因扬雄字子云,故称子云亭,是扬雄著《太玄》之处。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①铭:古代箴铭类文体,用于规诫,多为诫勉自己而作。②馨 (xin): 散布很远的香气。③鸿儒: 大学问家。鸿,通 “洪”。白丁: 没有官职的平民百姓。此处与“鸿儒”对举,指缺少文化教养的俗人。④金经: 用泥金 (铜粉和胶水制成的颜料) 书写的佛经。或指《金刚经》。丝竹: 指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乐器声。案牍 (du): 官府文书。⑤子云: 扬雄字“子云”,扬雄是西汉著名的学者、辞赋家。成都有扬雄宅,叫草玄堂,较为简陋,后人称之为 “扬子宅”,此处说“子云亭”是为了押韵。⑥出自 《论语·子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篇末虽只引用了孔子后半句话,却暗含了“君子居之” 的意思。

【译文】 山并不在于高峻,只要有仙人居住便会出名; 水并不在于幽深,只要有蛟龙潜卧就能显灵。这虽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啊,只因我德行高洁而使它芳香充盈。藓苔爬上石阶染成一片碧绿,草色透入门帘映得满壁翠青。里边常常有学识渊博的大儒谈笑风生,往来的人中没有一个是不学无术的凡夫俗人。小屋中可以弹奏素雅的琴瑟,可以诵读玄妙的金刚经; 没有嘈杂刺耳的俗调搅扰听觉,没有繁琐的案卷公文劳累心身。好像南阳诸葛亮的茅庐,又如西蜀扬子云的草亭。孔夫子说: “ (只要是君子住在里面) 这有什么卑陋的呢?”

【鉴赏】 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散文小品,作者采用比兴手法,通过对简陋居室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高雅情趣。起笔从山、水两处落墨引出陋室,以 “惟吾德馨”之“德”,作为全篇之骨,随后紧扣题旨,分别写出了陋室内外的佳景、陋室中的高朋良友、奇情雅事。篇末收笔时以诸葛、扬雄自况,以圣人之言自慰,则既说明了陋室不陋,表明了失意文人自恃清高、孤芳自赏的封建士大夫意识,同时反映了作者虽不得志,却泰然达观,不愿与世俗权贵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全文字字珠玑,警策精妙,意趣盎然,琅琅上口,骈散相间,耐人寻味,可作为寒士自警的座右铭。

字数:933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289-290页.

唐宋散文之刘禹锡《陋室铭》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 可可诗词网

刘禹锡《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3,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7,阅金经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10。南阳诸葛庐11,西蜀子云亭12。孔子云:“何陋之有13?”

【注释】 1陋室:简陋的房屋。 2惟吾德馨(xin 欣):由于我的德行而使陋室充满芳香。 3上阶:蔓延上台阶。 4入帘:映入窗帘。 5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6白丁:布衣平民。此处指没有学问的人。 7调素琴: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晋书·陶潜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8金经:佛经。古时佛经往往用泥金书写,故名。 9丝竹乱耳:丝,指弦乐。竹,指管乐。乱耳,扰乱听觉。 10案牍劳形:案牍,官府案卷公文。劳形,劳顿身体。 11南阳诸葛庐:指诸葛亮隐居于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的草庐。 12西蜀子云亭:指扬雄在四川成都写作《太玄经》的玄亭。一说,子云亭在四川绵阳市。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字子云,四川成都人,他在简陋的屋子里写成《太玄经》,后人称为玄亭。 13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语出《论语·子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今译】 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就能著名;水不在于多深,有蛟龙就有灵异。这是简陋的房屋,只因为我的美德而充满芳香。青苔蔓延上台阶碧绿一片,草色映入窗帘一派青葱。谈笑时有博学的文人,来往的没有不懂文化学术之人。可以在此弹奏无装饰的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弦乐、管乐扰乱听觉,没有官府的案卷公文劳顿身形。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川成都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集评】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在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起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进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虽陋亦不陋矣。至其词之清丽,结构之浑成,成文虽不满百字,自具大观。”

【总案】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箴铭类,多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或戒勉自己。古代的铭文中,有些夹杂不少封建说教。刘禹锡这篇铭文,格高旨远,片言百意。文章通过对自己陋室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我高洁超俗、孤芳自赏的情趣。全文紧扣一个“陋”字展开叙写。作者先用奇警的语句、新颖的比喻说明室之华陋取决于德之有无,然后以简洁细腻的笔触描写居室的里里外外,最后用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玄亭喻自己的陋室,并借孔子的话来反问作答。文章虽只寥寥81个字,但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语切旨远,历来为人称诵。


刘禹锡《陋室铭》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①斯:这。②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③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④金经:用泥金(铜粉和胶水制成的颜料)书写的佛经。 或指《金刚经》。⑤案牍:官府文书。⑥诸葛庐: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 隐居躬耕。子云亭:汉代扬雄的住所,在成都,叫草玄堂,较为简陋。扬雄,字子 云,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⑦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鉴赏】《陋室铭》是一篇骈体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 意深刻等特点。《陋室铭》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表明作者安贫乐道、不 同流俗的生活态度。一般认为,此文是刘禹锡就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 史时所作的。

《陋室铭》仅81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 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 “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其布局谋篇、构思 立意,诚如清代学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的分析:“通篇总是‘惟吾 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虽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 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种种不俗,无他繁苦。即较之南 阳草庐,西蜀玄亭,匪有让也。盖以有德者处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 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 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 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 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 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 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 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 音节铿锵,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张兰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09-210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