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禹锡《踏歌词(四首选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禹锡《踏歌词(四首选一)》刘禹锡《踏歌词(四首选一)》
刘禹锡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共四首,这首是其中的第三首,诗歌描绘了巴渝地区男女通宵彻夜对歌起舞的狂欢热烈场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第一句描写青年男女相互以新歌词相对唱,这句不仅仅是对场景的一般性的描述,还赞叹了这些青年男女的多才多艺,他们在对歌过程中不断地创作新词,而且是宛转悦耳。诗人对这一递一句互相传唱的描写,使人们好像听到了那美妙的歌声。 第二句侧重描写跳舞的情景,诗人在这里抓住青年男女在跳舞中的两个细节,即“振袖倾鬟”。袖与鬟象征跳舞者身体的两个部位,以“振”与“倾”两个动词形容之,显见当时跳舞的动作摆动幅度之大,从而渲染了热烈狂欢的气氛。 第三四两句表面上看来是紧承“风露前”而来,表明跳舞的时间是在夜晚,实则是荡开一笔,不再正面描写青年男女们的跳舞情景,而以虚笔来写跳舞唱歌竟夜直至天明。“云雨散”,即关合云开雾散,旭日东升,也暗喻青年男女天明时尽欢而散。末句“游童陌上拾花钿”是说次日清晨,游童在昨晚的歌舞场拾到许多女子遗落下的首饰,这句在侧面又渲染了昨夜热烈的程度。这种宛转曲达的表达方式,更增加了诗歌的内含,也给人以启迪与联想。 刘禹锡《踏歌词(四首选一)》刘禹锡《踏歌词(四首选一)》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联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踏歌,我国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的一种民间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边舞边唱。此诗特点在于以典型环境气氛衬托人物的情感。一四两句的景致描写为二三句的叙事提供了典型环境。明月照春江,江面与大堤齐平,这美好的景致使女郎联袂而行的情态显得情思荡漾、兴致勃勃;而女郎新词唱尽,小伙子(“欢”,古代南方民歌的称谓)还未出现,代之而来的则是红霞满天和绿树丛中鹧鸪的鸣叫声,耀眼红霞刺痛了女郎失望的内心,而鹧鸪那“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又似在嘲弄着女郎的多情。环境气氛的变化暗示出了人物情感的变化,把诗的丰富复杂的内容完满地表达出来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