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盛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刘盛亚1915—1960四川重庆人 刘盛亚
刘盛亚
刘盛亚 刘盛亚1915.2.16—1960.4.4笔名有SY、寺怀、轼俞等。四川重庆人。中学时期就发表以艺人悲惨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白的笑》,从此与文学界有较多的交往。1935年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留学,于1938年回国参加进步的文化救亡活动。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四川分会的理事、成都中苏友协理事、群益出版社总编辑等。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报告文学《卍字旗下》,引起了广泛的强烈反响。1939年发表中篇小说《小母亲》,以凄楚的笔触,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对年轻夫妇在卍字旗下的悲惨命运。抗战胜利后出版了以反映戏剧艺人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夜雾》、中篇小说《水浒外传》,还改编和翻译了不少外国名著。建国后,任作协重庆分会理事、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师院教授等。1950年起从事专业创作,曾出版了长篇小说《木工黄荣昌》、《水底捞船》,译著《歌德诗选》、《海涅诗选》等。 ☚ 刘涟清 刘植莲 ☛ 刘盛亚1915~1960作家。笔名S·Y、轼俞、成敏亚等,重庆市人。1935年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留学。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5月回国,在四川省立戏剧学校、四川大学任教。投入抗日文化运动,除撰文外,参与创办文艺旬刊 《文艺后防》,任编辑。1941年初先后选为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和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次年回重庆,参与集资创办群益出版社,任总编辑,编辑《中原》 月刊,同时创作长篇小说 《夜雾》。1944年任乐山武汉大学教授。1945年到成都任四川大学外语系教授。1947年被聘为成都 《西方日报》副刊主笔,投身于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回重庆市文联工作,开始专业文艺创作。后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协重庆分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机关文委会副主任等。主要作品有短篇、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译著。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刘盛亚选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