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寔220—310
西晋学者。字子真。平原高唐(今禹城)人。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好学,博通古今,清身洁己。仕魏,迁尚书郎、廷尉正、吏部郎。入晋,进伯爵,迁少府、太常,转尚书,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进侯爵,加侍中,拜司空、太保、大傅。以世多竞进,廉逊道缺,曾著《崇让论》以矫之。主张“以礼让为国”,“上兴让则下不争”,“推让之道兴,则贤能之人日见推举”。(《晋书·刘寔传》)自少及老,笃学不倦。尤精《三传》,辨正《公羊》,著《春秋条例》20卷,《春秋公羊达义》3卷,《集解春秋序》1卷。
字子真,平原高唐 (今山东高唐)人。历仕魏、晋两朝。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然好学,手约绳,口诵书,博古通今。初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等。为司马昭相国军事,封循阳子。晋泰始初,为少府。咸宁中为太常,转尚书。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官至太傅。以老病逊位。时年九十一,谥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