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宾客文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宾客文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唐刘禹锡撰。清光绪年间朱澂结一庐刊刻。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会昌二年(842年)。匈奴后裔。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后迁洛阳,出生在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进士,十九年始任监察御史等职,参与当时的政治革新,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九年奉召回京,因诗含讽刺得罪当权,外放连州刺史。后历官夔州、和州、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后,改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等闲职,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宾客文集》包括原集三十卷和宋代宋敏求辑的外集十卷,不再区分,经编为四十卷。其中诗十八卷,赋一卷,文十九卷。文依体裁分类,有碑、论、记、书等十类。诗分类或依体裁,或依内容,并无统一体例。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家,集中三篇《天论》,继柳宗元的《天说》,进一步论述了天的物质性,阐发了无神论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一定地位。集中杂文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柳宗元曾称赞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刘白”,柳宗元、白居易对其诗歌成就都十分推崇。集中存诗七百余首,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作为一个进步而有节操的政治家,刘禹锡在诗中以鲜明的爱憎抨击社会丑恶和表现自己至死不渝的志节。他往往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臣、宦官,把他们比作“利嘴迎人著不得”的蚊子(《聚蚊谣》),“瞥下云中争腐鼠”的飞鸢(《飞鸢噪》),“笙簧百啭音韵多”的百舌鸟(《百舌吟》);又《昏镜词》、《调瑟词》、《武夫词》、《贾客词》等,深刻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现象。在这些诗中,诗人自己却始终保持一种开朗、自信的战斗精神,在《飞鸢噪》的最后写道:“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聚蚊谣》中则说:“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著名的两首游玄都观时作的绝句更是如此,虽由于诗中深含讥刺而再度遭贬,仍不自悔,表现了政治气节。其次,刘禹锡努力学习民歌,创作的《竹枝词》等七言乐府小诗取得很大成就。《竹枝词序》表明,这类诗是自觉地继承屈原作《九歌》的传统,吸收、融会民歌优美之处创造的新的风格的诗。这些诗广泛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生活和风土人情,风格上汲取了巴蜀民歌含思婉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如《竹枝词》中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再次,刘禹锡的咏史诗以其识见超迈、韵味深长为人称道。如《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观八阵图》、《乌衣巷》等都以古喻今,给人深刻的启示,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刘禹锡写了较多的应酬诗,其中不少流连光景、谈玄论佛之作。刘禹锡诗风雄健爽朗,造语自然流丽,节奏和谐响亮。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张为《诗人主客图》把他列为“瑰奇美丽主”的上入室。后世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刘禹锡而各有所得。 刘禹锡曾自编其诗文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今都不传。现存古本主要有: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董弅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现通行的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收入的《刘宾客文集》,《四部丛刊·集部》收入的《刘梦得文集》等。此外,尚有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宾客文集 刘宾客文集别集名。唐代刘禹锡(官太子宾客)作。刘氏曾自编过《刘氏集略》、《杭越寄和集》、《吴蜀集》、《彭阳唱和集》、《汝洛集》、《洛中集》,《刘白唱和集》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刘宾客文集》四十卷,此是他死后由别人从其诸集中重新整辑的。北宋时,此本逸去10卷。宋敏求又从其他集子中收编了《刘宾客外集》10卷。今所见最早本子为南宋绍兴八年广州董弅刻本。计正集30卷,卷一至卷二十是文,卷二十一至卷三十是诗;外集10卷,卷一至卷八是诗,卷九、卷十是文。文按赋、碑、论、记、书、表、状、启、集记、杂文10类分编。其中有赋9首。《砥石赋》等常用比兴手法,借咏史咏物,抒发胸中郁愤,讽刺鞭挞社会丑恶。197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明刻董本影印出版。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清朱澂《结庐剩余丛书》中之《刘宾客文集》为底本,整理出版了《刘禹锡集》10卷。1913年,董康在日本发现宋敏求刻本《刘梦得文集》,编次、分卷与董本不一,但所收篇目相同。《四部丛刊》重印。 ☚ 刘文成公集 江文通集 ☛ 刘宾客文集 刘宾客文集30卷,《外集》10卷,唐刘禹锡撰。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原本40卷,宋初佚其10卷,宋次道裒其遗诗407篇、杂文22首为《外集》,然未必皆10卷所逸也。是编亦名《中山集》,其杂文20卷,诗10卷,明时曾有刊版。独《外集》世罕流传,藏书家珍为秘笈。该集收赋9篇:《问大钧赋》、《砥石赋》、《楚望赋》、《伤往赋》、《何卜赋》、《谪九年赋》、《望赋》、《山阳城赋》、《秋声赋》。其中以《秋声赋》最为出色。 ☚ 赋枢 李文公集 ☛ 刘宾客文集诗文集。唐刘禹锡(772—842)撰。三十卷。外集十卷。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反对宦官和割据势力。失败后,谪为朗州司马,后迁连州刺史。晚年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笃厚,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世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颇得民歌风韵。《金陵五题》、《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咏史怀古之作语言平易,别有寄托,脍炙人口。《聚蚊谣》、《飞鸢操》等寓言诗讽刺时政,发泄积愤,感慨尤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有名的感慨身世之作。有句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学习俚歌俗调,摹仿民歌所写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情绪健康开朗,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刘氏手编《刘氏集略》自选集,以及《杭越寄和集》、《吴蜀集》、《彭阳唱和集》等多种诗文集。然《新唐书·艺文志》等仅著录有四十卷本,约为刘氏身后由他人整理以上诸集而成。至北宋,四十卷集已佚卷二十一至卷三十,剩三十卷。存诗五百多首。宋敏求从各集中辑出诗四百多首,文二十多篇,编为《刘宾客外集》,从而形成今本。《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此本。卷一至卷二十为文,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为诗。文按赋、碑、论、记、书、表、状、启、集记、杂文十类分编,凡一百九十九篇。诗按杂兴、五言今体、古调、七言、杂体、乐府、送别、送僧、哀挽、悲伤九类分编,凡五百○九首。外集前八卷为诗四百○八首,后二卷为文二十二篇。该本正集三十卷经董弅校过,而外集十卷则未校。此编仍未能收全刘氏作品,如《文苑英华》卷一○四所收《平权衡赋》、卷三四八所收《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唐文粹》卷十四所收《三乡驿睹玄宗望女儿山诗有感》等,均失载。有南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四库全书》本,近代刘氏嘉业堂刻本,一九七四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据明本影印本,一九七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刘宾客文集 《刘宾客文集》30卷,外集10卷。收诗歌和散文等。其政论文立论高远,逻辑严密。杂文短小精炼,清新别致。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 ☚ 刘禹锡 刘宾客文集 ☛ 刘宾客文集 《刘宾客文集》30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据明刻本影印。全2册。 ☚ 刘宾客文集 刘梦得文集 ☛ 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刘禹锡(公元772—842)撰。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制举。贞元十一年(795),登吏部取进士科,授太子校书。诗人、散文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卒后赠户部尚书。永贞元年(805)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司马,是史称“八司马”之一。他自幼聪敏好学,博学多才,精通医药学,擅长书法,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散文创作和哲学思想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诗在唐代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极为服膺。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明杨慎说:“元初以后,诗人全集之少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大和五年(831)十月,文宗派他去担任苏州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他到任后,深入民间,询访疾苦,了解灾情,申报朝廷。在获得朝廷同意后,开仓赈饥,并宣布免除赋税徭役。这两条措施,使人们安定下来,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著有《刘禹锡集》、《刘宾客诗集》、《传言方》等。刘禹锡推崇杜甫诗,曾自称 “鄙夫之言”,有愧于杜公”(《云溪友汶·中山海》)。其亦重视民歌,是受到屈原启发,学习写《竹枝词》则是受到杜甫的启发。其艺术思想讲究精炼,不主浅露而强调含蓄。其艺术风格是: 取境优美、精炼含蓄、流畅自然。柳宗元说:“文隽后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刘禹锡的诗文艺术价值,在于经受住时间考验,他的诗文,一千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特别是他学习民歌、探索诗歌发展方向的精神,对今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来不同朝代,不同诗人、文学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刘宾客文集》 又名 《刘梦得文集》、《中山集》,据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原本四十卷,宋初散佚了十卷。宋敏求搜集刘禹锡的遗文遗诗,辑为《外集》十卷。但《外集》所搜罗的作品中,无皮日休所见到的“回文、离合、双声、迭韵”等“杂体诗”,亦无赵明诚所见到的《唐殿中侍御史韦翃墓志》,目前所见到的三个宋刻本是:一是,清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莽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编次是先赋,次文,后诗,与《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本相合。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最完备的本子是《刘禹锡集》,是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朱征结一庐《剩余丛书》本为底本,又参以其他版本点校本。 刘宾客文集 刘宾客文集30卷。外集,1卷。(唐) 刘禹锡撰。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洛阳 (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 (793) 进士,又举宏词拔萃科。累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因晚年久任太子宾客,故世称刘宾客。刘禹锡永贞元年(805) 因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为朗州 (今常德)司马。在谪居沅湘10年间,走上“穷愁著书”之道,“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或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其时所为论《天论》、《明贽论》,赋《砥石赋》、《楚望赋》,杂文《伤我马词》、《救沉志》,讽寓诗《聚蚊谣》、《百舌吟》,风土吟韵 《武陵书怀五十韵》、《游桃源一百韵》等等,均为刘集中之精华。是集,一名 《刘梦得文集》,有宋、明、清多种版本。收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 柳河东集 元次山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