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夫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夫人 刘夫人亦题《谢太傅》。南朝宋志人小说。虞通之撰。原载《妒记》。《艺文类聚》卷三十五、《太平御览》卷五二一皆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李格非、吴志达《文言小说》选录。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本篇写他另一生活侧面——纳妾遭其刘夫人反对事。叙述:谢太傅的夫人刘氏,不让谢公蓄妓纳妾。谢公深好声乐,却不能让她们击节弹唱。后来,他“遂颇欲立妓妾”。兄子及外甥等人知道谢安的心思,一次,他们共同去问候刘夫人,谈话之间,顺便称赞起《诗经》里《关睢》、《螽斯》中后妃的不忌之德。刘夫人知道他们在暗讽自己,便问此诗是谁撰写的,他们回答说是周公。刘夫人深有感触说:“周公是男子,才写了那样的诗,若让周姥撰诗,就不会有这样的话语。”作品意在通过这一小故事,嘲笑刘夫人的为人多妒,思想偏狭。然而故事的实际效果和作者意图并不一致。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夫为妻纲,乃夫妻生活中必须依循的准则,广大妇女没有人格,也失去人权,长期被侮辱与被损害,特别是在上层社会中,丈夫可以广蓄妓妾,随意玩弄女性,妻子则必须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忍气吞声。于是便形成一种变态的社会心理,男子以惧内为羞,女子以嫉妒为恶。其实女子的所谓嫉妒,多指妻子对丈夫的别房另宠表示不满乃至加以干涉的思想和言行。篇中的刘夫人是应该引起读者同情的对象。作品用轻松、诙谐的笔调,完成了一个喜剧性的冲突。谢安与刘夫人之间始终没有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小辈们替谢安到刘夫人处疏通,用《诗经》中的《关睢》和《螽斯》的所谓“有不忌之德”来喻劝刘夫人应让谢安纳妾。刘夫人答以写此两诗者是周公,若是周姥,就不是此意了。双方都在温尔文雅的氛围中对谈,劝喻者含蓄用语,被劝者暗回针砭,一场在或明或暗的形式中进行的女权反对男权的冲突也就戛然收束,刘夫人那机敏多智,不屈于男权的性格也随之活脱而出,跃然纸上。作品构思巧妙,摆脱了一般妒妇故事写醋海风波的惯例,显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诗经·关睢》写一个男子的相思之苦,而《毛诗序》却说“《关睢》,后妃之德也”。这个后妃据说是周文王的妃子太姒。她“性行和谐,贞专化下”,想找一个“窈窕淑女”来配文王,同时助自己治宫廷。这就是所谓“太姒不妒之德”。《螽斯》本意是祝贺人家子孙众多,《毛诗序》认为,这是“后妃子孙众多也”,是由于太姒不妒的结果。谢安“兄子及外甥”用这两篇来劝刘夫人,实际上歪曲了原诗之意。 ☚ 曹夫人 谢太傅 ☛ 刘夫人 刘夫人全称《曹太后死哭刘夫人》。一称《死哭刘夫人》。关汉卿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今无存本。据《新五代史 ·唐太祖家人传》载:后唐太祖(即李克用)正室刘氏,次妃曹氏。刘、曹相处甚和睦。刘夫人未育,曹夫人生子,是为李存勗,即位为后唐庄宗后,册尊曹夫人为皇太后,而以刘夫人为皇太妃。刘夫人不仅不计较,反而往谢曹夫人。后刘夫人留居晋阳,曹夫人去往洛阳,两人涕泣而别。刘夫人卒后,曹夫人悲哀不饮食,逾月亦亡。本剧当写此故事。 ☚ 藏阄会 鹧鸪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