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刘复1888—1943湖北武昌(今鄂城)人 刘复
刘复 刘水部诗肌理细腻,气味恬雅,殆无一字类唐人,真绝尘品也。 刘复登大历进士第。《全唐诗》存诗十六首。 刘复1891~1934年原名寿彭, 后更名复, 字半农, 号曲庵, 笔名寒星。 江苏江阴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近代著名语言学家。 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 《新青年》编辑。1920年,赴英国留学, 次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 并在法兰西学院学习, 专攻语音学。 1923年至1924年间曾赴德国深造。1925年, 以 《汉语字声实验录》及 《国语运动史》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同时被推为巴黎语言学会会员, 并获法国学院的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回国后, 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研究所国学门导师, 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 辅仁大学教务长,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北京大学研究所文史部主任等职。 在语言学方面, 刘复的著述很多, 共计专著6部, 译著1部, 编著4部, 论文近30篇。 《中国文法通论》 (1920) 和《中国文法讲话》 (1932) 是刘复的重要著作。 刘复公元1891——1934原名寿彭,后更名复、字半农,号曲庵。近代江苏江阴人。早期思想进步,曾参加新文化运动,是《新青年》的重要撰稿人。曾留学法国专攻语言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法国学院伏尔内语言学专奖。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氏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首创“她” “它”二字作为第三人称阴性及无生物代词,曾参与拟定“国音字母第二式”、发明声调推断尺,提倡实验语音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室,创制了若干语音实验仪器,为功甚巨。主要著作有《扬鞭集》、《瓦釜集》、《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讲话》、《国语运动史》、《标准国音小学字典》、《四声实验录》、《汉语字声实验录》、《敦煌掇琐》、《宋元以来俗字谱》、《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等。刘氏治学严谨,勤奋,在语言学及其它广泛的领域都有突出成就,为后人从事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论据。 刘复 刘复1891—1934原名寿彭,后更名复,字半农,号曲庵,笔名寒星。江苏省江阴市人。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新青年》编辑。1920年赴英国留学,次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春,以《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版)和《国语运动史》(法文版)获博士学位,同时被推为巴黎语音学会会员,并获法国学院伏尔内语言学专奖。同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并曾兼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1931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教授兼研究所文史部主任。在语法研究方面他不满意《马氏文通》用拉丁语法的格局来解释汉语语法,也不满意只用先秦、两汉和韩愈的文章作为研究的对象,主张研究当时通行的文言文和当时的口语,主张根据中国汉族语言的历史和习惯来研究汉语语法,反对完全模仿西方语法来讲说汉语语法。著有《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讲话》两部专著,在当时的语法界很有影响。其代表作《中国文法通论》以先秦古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兼收了若干当时的语言例证,以斯威特的 《新英语语法》为依据,企图对 《马氏文通》进行全面的修正,并 “建造一个研究中国文法的骨骼来”。该书将文法与理论结合起来,并从理论的状况和文法状况两方面来说明汉语语法,打破了《马氏文通》 的框架。此外,书中看到了汉语的一些特殊现象和复杂现象,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是文法“革新派”的主要著作之一,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躬行实践、仿民歌以作诗,组织出版《歌谣周刊》;参与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他学识渊博,治学勤奋、严谨,在语言学特别是实验语音学及其所涉足的相当广泛的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参见“中国文法通论”。 ☚ 黎锦熙 胡适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