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克庄《卜算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克庄《卜算子》刘克庄《卜算子》刘克庄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①,点点猩红小②。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①蝶衣:蝴蝶的翅膀。张耒《夏日》:“蝶衣晒粉花枝午。”②猩红:鲜红的颜色。陆游《春雨绝句》:“千点猩红蜀海棠。” 鉴赏 刘克庄是一爱花之人,在他的《满江红《二月廿四夜海棠花下作》中,曾有“爱花成癖”之语;在他的《卜算子《惜海棠》中,亦流露出惜花之意。这首词亦写惜花,设问相答,颇有情致。 上片先写花之可爱。从花瓣的情态和花朵的颜色两处着墨,渲染花之美丽。片片花瓣立在枝头,宛如蝴蝶的翅膀,轻盈而曼妙。点点花朵,猩红如染,又是那么鲜艳娇美。以“蝶衣”比喻花瓣,正道出了花瓣轻与薄的特征,故句末“轻”字随意点出,不著痕迹。“点点”与“小”相搭配,又与前句的“轻”相对应,可见花朵的精致与小巧。接着提出一问题:难道说天公不爱惜花朵吗?可是他把这花儿制造得如此美丽动人,“百种千般”巧妙,却又是为何?不惜之间,又似惜花。 下片写看到花被“雨洗风吹”的惋惜之情。由上片结片的结论来看,老天爷应该是惜花的,然而笔锋一转,写到了自己恰又见到了相反的状况。早上还看到树头繁花似锦,枝繁叶茂。而到了黄昏,花儿却都不见了,纷纷凋谢。“朝”与“暮”相对,极言时间的短暂,可见美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繁”与“少”相对,以见花朵从盛开到凋零,变化之大。由此情景,词人对上片的结论提出了质疑:“道是天公果惜花”? 那为什么还安排了疾风骤雨,将花儿都欺凌吹落呢? 这首小词出语诙谐,笔调轻松,同时还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说天公不惜花吧,他将花儿造得这般美丽;说天公惜花吧,那风流又总被雨打风吹去。正反两种设问,分上下片对举,这使整首词的结构显得精致而又富有意韵。词人的本意不在于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而是借设问,表达一种爱花惜花的深情。(常迎春) 花鸟图 【清】 朱僻 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 传统哲学思想的新发展——宋人论“物极必反”。“物极必反”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早已出现,在《老子》《周易》《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太玄》等前代经典著作中都有所论述,如:老子所谓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等。到了北宋,这一古老的哲学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程颐明确将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用“物极必反”一词来概括。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他所说的“物理极而必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 宋代学者“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在《周易》《道德经》等古代经典著作中,“一分为二”都是论述宇宙生成的重要命题,到了宋代,哲学家们将这一概念发展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总结了北宋邵雍、王安石等以来许多学者的论述,将“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朱熹认为:“一”是对立的统一,“一”是一个道理,却有两端,譬如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的两端,互相联系和渗透;“二”是统一物分为对立两端,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诸如寒暑、昼夜、生死,皆相反相对,天地间物,没有不相对者。 刘克庄《卜算子》《卜算子》·刘克庄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海棠,在唐代就被人誉为花中神仙,到宋代则成为诗人咏花诗的重点对象。刘克庄一生对海棠情有独钟,写过不少海棠词,长制短篇现存的就有十数首之多。这首《卜算子》即其中之一。此词最大的特点是纯以平常用语写出,没有丝毫故作姿态,但却写得妙趣横生,新巧别致,此词是小序为“手植海棠盛开,风雨作祟,辄作小词”的同调二词中的第二首。 从小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对于亲手所植的海棠一日之间为风雨所损的痛惜之情。正是由此出发,词人用轻妙灵动的笔法、率真朴挚的语言,将对于造物的不满尽情倾吐出来。词中写到:一片片如蝶衣轻盈、一点点如猩红染就,这开得正繁盛的海棠花,一日之间竟为风雨零落,怎不教人叹息天公不解怜花意?若说天公不爱惜此花吧,却又殷勤地让春风把她吹开,作弄出千百种的巧态。可是要说天公怜惜花吧,他又酝酿出一天风雨,把大好的花儿摧落。 此词全从天公惜不惜花着笔,把看似矛盾的推理同置一词之中,手法巧妙。面对生杀消长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诗人用近乎幼稚的口吻,以纯情的心态、以自语的方式提出诘问,似问人而实问天。下片是通过对上片的否定、推翻表达了诗人爱花的炽情。这也正是此词思维别致之处。从布局来看,上下片运用复叠手法,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和形式上的对等感,通过“朝见”、“暮见”,写出海棠零落之速,于对比之中见变化。上下片对比却不严整对称,使得该词灵动而不板滞,惜花真情也自然流露其中。更重要的是利用了人人可能有的情感体验,以常情动人,不假雕饰而自然高妙。 联系诗人曾因赋《落梅》诗“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而被当道者贬斥的经历,我们再看此诗,则可感到其中也隐隐蕴含着作者对天赋其才而不假以命的慨叹和对怀才不遇、横遭排挤的愤慨与不平。婉而不弱,颇具巧思,集中体现了刘克庄词清新浏亮的一面。 刘克庄《卜算子》《卜算子》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①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①蝶衣:蝴蝶翅膀。此指薄如蝶翼的海棠花瓣。猩红:即红色。指海棠花朵。本词是作者咏海棠的两首卜算子中的第二首,第一首下题为《惜海棠》,本词下则无题。 【译文】 海棠花瓣多轻柔,薄如蝶翼足风流。海棠花朵真娇小,红花点点满枝头。说是天公不爱花,百态千姿出巧手。 朝见树头似锦簇,暮见树头花枝瘦。说是天公真爱花,待到开时风雨骤。 【总案】 构思新巧,造语清丽自然,看似咏物,实则寄托深远。状物纯近白描,而生色真香即在目前;措语不假修饰,而禅机哲理已在胸中。如此小令佳作,只可妙手偶得,虽名家亦不可刻意强求者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