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教育思想Liening jiaoyu sixiang
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有机组成部分的列宁教育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而且在揭露沙皇俄国教育的反动性、批判民粹主义教育观,以及在同党内的反党宗派教育活动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苏维埃无产阶级的教育理论、纲领和策略。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教育——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教育——能否存在的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列宁批判了教育可以超越政治的资产阶级谎言,指出无产阶级教育必须贯彻无产阶级精神,并同无产阶级政治结合起来。因此,必须把学校由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摧毁这种统治和完全消灭社会阶级划分的工具。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应培养能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当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时,列宁着重指出,必须解决好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和平建设时期的教育必须为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去改造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不断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提供良好的有效服务。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及综合技术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列宁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肩负着培养建设新生活的年轻一代的重任,是向工农群众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因此“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应当把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列宁还对加强无产阶级对教育的领导、干部教育、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作过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