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刑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刑书

刑法条文。《尚书·吕刑》:“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左传·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常法。”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典部 > 上古典 > 刑書
刑書  xíngshū

指刑法條文或著録刑法之各種載體。《尚書·吕刑》:“哀敬折獄,明啟刑書胥占,咸庶中正。”孔傳:“當憐下人之犯法,敬斷獄官之害人,明開刑書,相與占之,使刑當其罪,皆庶幾必得中正之道。”《左傳·昭公六年》:“鄭人鑄刑書。”《漢書·刑法志》:“子産相鄭而鑄刑書。”清·惲敬《上座主戴蓮士先生書》:“嘉慶五年前之計議,如軍籍之賞罰,計簿之裒益,刑書之輕重,吏職之進退,均有可意得其符驗者。”

刑书xíng shū

刑法的条文。《左传·昭公六年》:“郑人铸~~。”

刑书

法典名称。《左传·昭公六年》说:“郑人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者子产,为了挽救摇摇欲堕的统治,缓和新兴势力的斗争,作刑书三篇,铸于鼎上公诸于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它的公布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维护已经取得的政治、经济权益而同衰败的奴隶主贵族展开激烈斗争的成果,是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反映。对此,旧贵族叔向鲁非议他不遵先王之制,将会“弃礼而征于书……乱狱滋丰,货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而子产针锋相对回答:说他制刑书,正是为了挽救难世,不仅不会败政,而且会给多艰的国家带来安定和发展。

刑书

❶中国古代最早公布的法典之一。春秋末期以前,法律是不公开的。周景王九年 (公元前536年),郑国大夫子产首先把郑国制定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史称 “刑书”。《左传、昭公六年》: “郑人铸刑书”。杜预注: “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已失传。
❷中国古代法典的通称。

刑书

刑书

刑法。《左传·昭公六年》: “郑人铸刑书。”杜预注: “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 刑人   刑余 ☛

刑书

刑法的条例; 法律条文。

刑书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六部书之一,前期为燕、豫二王府属官,员额各一人,衔前分别冠“燕第”、“豫第”二字,官阶为职同总制。后期为六爵属官,员额一人。参见“六部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