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工医疗将一个地区的医疗机构及医务力量统筹安排,按级别和功能区别组成医疗网,对区域内居民进行分片医疗管理的一种办法。分级分工医疗有利于建立密切的医患关系、合理分流、合理医治病人、节约医疗费用、提高各级分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医疗行业管理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行分级分工医疗首先要对医院进行分级管理,在此基础上由卫生主管部门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划片,并按区域内各级医疗单位的性质、级别、服务能力等进行分工,患病先到指定医院就医,然后根据病情需要逐级转诊。中国医院分为3级,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基层卫生机构;二级医院是面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卫生机构;三级医院是国家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技术中心。实行分级分工医疗,把各级医疗机构组成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有利于发挥各级医院的优势,更好地为人民进行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分级分工医疗 分级分工医疗分级分工医疗是将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机构及医务力量统筹安排,组成医疗预防网,实行患者就近就医,医疗单位分级分工,按级转诊、会诊。各级医疗单位既有分工又有逐级业务指导。有利于基层机构的加强,逐步提高全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 实行分级分工医疗时,先将全地区分别划为工厂及居民二种卫生段。 ❶工厂卫生段: 工厂企业设有自己的保健站,作为一个卫生段。有条件的工厂保健站,还可再按车间划分为若干小段。车间保健站,车间医生,车间保健员和红十字会会员为工厂基层卫生组织成员。 ❷居民卫生段:一般以街道划段,设街道卫生院,约负担2~6万居民的医疗预防工作,有条件的卫生段可再按居委会划分为若干小段,设居委会卫生站。保健员、卫生员、红十字会会员为居民段基层卫生组织成员。 组织各级医疗预防机构,实施一二三级分工。 ❶一级医疗预防机构:指工厂保健站、街道卫生院。它们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有关二级医疗预防机构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厂矿职工、地段居民的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及妇幼保健工作,并配合搞好爱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参见“城市地段保健”条)。 ❷二级医疗预防机构: 指区医院、企业医院、专科防治所及妇幼保健所等,是医疗预防网的中间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有关三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下,担负本区医疗预防工作,与一级医疗预防机构建立业务挂钩关系,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接受他们的病人转诊、会诊;并直接担负若干基层卫生段的医疗预防工作。 ❸三级医疗预防机构:指省、市级综合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专科医院、市卫生防疫站及妇幼保健院(所)等,是医疗预防网的最高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在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的统一领导下,担负所辖地区的医疗预防任务,与所属二级医疗机构建立业务挂钩关系,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接受病人转诊、会诊,并直接担负若干基层卫生段的医疗预防任务和业务技术指导。 实行分级分工医疗,把各种医疗预防机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通过医疗预防机构间逐级的业务技术指导关系,有计划地培养提高医务干部,使医疗卫生工作质量逐步提高。由于合理地调整了医疗机构间的任务,一方面可减少大医院的忙乱,有利于开展医学科研及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潜力,便利人民群众就医。实行分级分工医疗制,有利于改进城市医疗卫生工作,是一项统筹安排现有医务力量,提高医疗预防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 医疗工作统计 基层卫生保健 ☛ 00014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