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几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几社

几社

明末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王光承、何刚等。以复兴古学为宗旨,企图借以挽救明王朝危机。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影响,反对公安、竟陵脱离现实倾向。作品对时政混浊、民生疾苦多有揭露。明亡后,陈子龙、夏允彝等人致力抗清,所写诗文慷慨激烈,具有强烈民族感情。

☚ 吴江派   复社 ☛
几社

几社

明末文社。崇祯年间创立于今上海松江。倡导者是夏允彝、陈子龙、杜麐征、周立勋、徐孚远、彭宾等。《明史·陈子龙传》说:“是时,东林讲习盛,苏州高才张溥、杨廷枢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徐孚远、王光承等亦结几社相应和。”杜登春《社事始末》释其社名含义说:“几者,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其神之义也。”几社诸子的文学观点受前后七子影响较深,崇尚古学,但并不盲目崇古,而主张“忧时托志”,反映社会现实。陈子龙称“(诗之本)盖忧时托志之所作也,苟比兴道备而褒刺义含,虽途歌巷语,亦有取焉。”(《几社六子诗序》)在此基础上,他高度评价杜甫诗歌的现实精神与怨刺内容说:“有唐杜子美,当天宝之末,亲经历离,其发为诗歌也,序世变,刺当途,悲愤峭激,深切著明,无所隐忌,读之使人慷慨奋进而不能止。”(《左伯子古诗序》)在明末衰乱之世,这种观点是极为可贵的,故他们创作了不少反映时代政治、现实性很强的作品。清兵入关,他们坚持抵抗,视死如归。在辞赋方面,陈子龙及夏允彝之子夏完淳成就较高。子龙早年赋有一定的模拟气息,后期则多感时讽世之作,如《释愁文》揭露了官场上争权夺利、矫饰逢迎的丑态,《汉诅匈奴大宛文》表现了对女真人侵略野心的义愤及诅咒。完淳赋又在子龙之上,《大哀赋》追踪庾信《哀江南赋》的规模体制,将明朝兴亡的重大事件及自己参与的江南人民的反清斗争一一追叙,饱含血泪,苍凉悲壮,堪称杰出的长篇史诗;《寒泛赋》、《端午赋》、《九哀》诸作,也满溢国家破亡的悲愤,与《大哀》共同标志着完淳在明清赋史上的重要地位。

☚ 九体   三苏 ☛
几社

428 几社

明末文学团体。崇祯二年(1629)由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人发起,成立于江苏松江。社名含义是“几者,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其神之义也”。社友诗酒酬唱,“尽取友会文之实事”,曾多达百人。文学主张受前、后七子影响较深,但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其成员多讲究民族气节,徐孚远在明亡后到台湾继续组织“海外几社”。社友中陈子龙、夏完淳创作成就较高。

☚ 东林书院   复社 ☛
几社

几社

参见“明代文社”。

☚ 复社   清代诗 ☛
几社

几社

明末文学团体。由夏允彝、陈子龙等创立于江苏松江。《明史·陈子龙传》:“是时,东林讲习盛,苏州高才生张溥、杨廷枢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徐孚远、王光承等亦结几社相应和。”他们以前后七子为宗,取名“几社”,是因为“几者,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其神也。”康熙被年初解散。

☚ 娄东二张   复社 ☛

几社

明末江南士大夫的结社组织。其前身为昙花五子社。崇祯初年,夏允彝、杜麐征、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等人创立几社。号为几社六子。其中彭宾出力甚多,社址就设在彭宾的住地——华亭县披云门外春藻堂。几社吸取会员很严格,非师生子弟不得入社。要求会员闭门读书、以文会友。几社创立后一直与复社保持合作的态度。崇祯十五年(1642)虎丘大会后,复社的活动逐渐消沉,而几社的文会却日益繁盛起来。不久,几社分裂为景风社、求社等派。甲申之变后,清兵南下。夏允彝、陈子龙在松江与吴胜兆联合起义,以身殉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