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冻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冻伤chilblain

寒冷作用于动物体引起的皮肉损伤。又称冻疮。常发于皮薄、毛少、血少的部位,如阴茎、阴囊、乳房、耳壳、尾端、腕部等处。多发于寒冷季节。以严寒外袭,特别是风寒、寒湿之气侵袭肌表所致者为多。身体虚弱、幼小的易致本病。轻度冻伤,证见皮肤肿硬、瘙痒、疼痛; 重度冻伤,肿胀明显,皮肤青紫或紫黑,皮薄或无毛之处可出现泡肿,患处疼痛或麻木不知痛痒;严重冻伤,肌肤坏死,甚至腐及筋骨,导致患部脱落。初生仔猪可全身冻僵,四肢抽搐,乃至冻死。宜外治为主。轻度冻伤,可轻轻按摩患部,促进气血流通,继用冷水频洗,或用生姜频擦,使患部血脉通和。重度冻伤可将辣椒、胡椒捣碎,水煎后温洗患处;或用辣椒秆及茄子秆各等份,切碎煎汤,温洗患处。已破溃者,可用马勃膏(马勃20克、凡士林80克。马勃研末高压消毒后用凡士林调成膏)外敷,或用生肌玉红膏外敷。溃后久不收敛者,用生肌散撒布。重度冻伤应配合应用温经散寒、调补气血之剂,选用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严重者,宜托里解毒,可用内托黄芪散(《医宗金鉴》: 当归、炒白芍、川芎、白术(土炒)、陈皮、炒穿山甲、皂刺、黄芪、槟榔、肉桂),外加金银花、连翘灌服。

冻伤

冻伤

冬季落水或在严寒中长时间停留,可发生全身性冻伤。病儿呼吸、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肌肉僵硬,大小便失禁。急救的原则是保暖复温。将病儿救护到温暖之处,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除去冻结的衣服,裹上厚棉被,被下可放热水袋。病儿清醒后,给牛奶、姜糖水等热饮料。送病儿去医院进一步治疗。局部冻伤多发生在耳廓、手、足、鼻等部位。轻度冻伤仅皮肤浅层受到损害,局部红肿,自觉痒和灼痛。重度冻伤,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均受损伤。皮肤呈紫黑色、肿胀,有水疱。轻度冻伤,可用白酒,辣椒水轻轻涂擦,再涂上冻疮药膏,伤愈后一般不留疤痕,但再受冻易复发。重度冻伤,不要用热水烫、火烤,勿弄破水疱,保暖,送医院处理。

☚ 日射病   电击 ☛

冻伤frost bite

机体组织由低温冷冻引起的病理损伤。动物肢端、缺乏被毛及皮肤薄的部位最易发生。主要特点是受冻部位的血管和神经机能反应性明显改变。临床上将冻伤分为三度。一度又称红斑性冻伤,以皮肤及皮下组织疼痛性水肿为特征;二度又称水泡性冻伤,局部弥漫性水肿,患部出现充满血浆的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后逐渐瘢痕化;三度又称坏疽性冻伤.可形成水泡及组织坏疽,局部感觉消失呈紫色。治疗重点在于消除寒冷作用,促使冻伤组织复温,恢复组织内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以及预防感染。轻度冻伤可恢复,重度冻伤治愈后常形成瘢痕。

冻伤

冻伤dongshang

低温引起的机体损伤。常见者为冻疮和局部冻伤,全身冻伤较少发生。冻疮一般在低温(3~5℃)和潮湿的环境中发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部位为耳、手和足等部位。表现为局部发红或紫,肿胀、发痒或刺疼,有的则起水泡、糜烂等,为预防发生冻疮,冬季应注意保暖。局部治疗可用冻疮膏、红油膏等外敷包扎。局部冻伤则由冰点以下的冷冻所引起,损害比冻疮严重,甚者可致残。一般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四度:一度和二度损伤较轻,仅伤及皮肤浅层或全层,局部红肿、痒、刺痛或出现水泡,痊愈后多不留瘢痕。三度和四度损伤较重,除皮肤外还伤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等,局部皮肤由苍白变成黑色,感觉消失甚至运动功能亦丧失,并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常遗下瘢痕或致残。冻伤的治疗首先应使伤员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及保暖,并尽早复温。即将伤部浸泡在42℃的温水中,直至皮肤发红为止,约需20分钟。局部治疗对于一、二度者应涂以冻伤膏等包扎并保暖,三、四度者则应清洁、消毒包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处理。全身冻伤又称冻僵,多发于意外情况,如停留在大风雪中或堕入冰水中等,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 指甲   脓疱疮 ☛

冻伤cold injury

系因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组织代谢障碍、造成组织损伤及体温下降的一种常见病。临床常见有局部冻伤、冻疮、战壕足、冻僵等。局部冻伤多见于面部、手足等处,轻者局部皮肤呈淡紫红色、轻度肿胀、灼痒疼痛等;中度可出现水疱、感觉迟钝或过敏;严重者可损害肌肉和骨骼,出现血性疱,呈紫黑色或灰黑色,可导致干性或湿性坏死。冻疮,常在0℃以上的潮湿条件下引起皮肤血管痉挛所致的组织损伤,多发生在四肢末端,呈紫红色结节、异常灼痒、胀痛。战壕热,在低温潮湿条件下,站立少动,病人可觉双脚寒冷、麻木、钝痛、走路困难、感觉障碍、局部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数小时后患部充血、点状出血、水肿、浅组织坏死等。冻僵,是因长时间在严寒条件下,使体温迅速下降,各种生理功能低下、肌群僵直、神智不清、昏迷乃至死亡。加强个人防护、衣服鞋袜松软温暖、在寒冷潮湿环境中适当活动;保持局部温暖、干燥、舒适可预防冻伤;发生冻伤后可逐渐复温、改善血液循环、局部涂冻伤膏及服用活血化淤药物等。

冻伤

冻伤Dongshang

由寒冷刺激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常发生在手、脚、耳廓和鼻尖等部位。在寒冷条件下从事体育锻炼时,由于皮肤血管收缩使组织缺血缺氧,故易造成冻伤。
症状 据冻伤程度可将其分为三度。一度为皮肤浅层冻伤。一般局部出现紫斑或红肿现象,同时伴有疼、痒及烧灼感。红肿消退后,表皮脱落局部呈紫红色。二度为皮肤全层冻伤。开始皮肤充血水肿,随后出现水泡。十几天后形成干痂并有刺痛感。如果水泡破裂很容易造成感染和溃疡。三度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甚至累及肌肉和骨骼。这在体育运动中比较少见。
处理 一度冻伤的处理关键在于尽快恢复皮肤温度。在恢复皮肤温度时不可用雪擦,也不能用冷水泡或火烤,而应该用38—42℃的温水浸泡20分钟,然后擦干保暖;也可用按摩法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皮肤温度之目的。如果将辣椒、艾蒿、茄杆加水煮沸,待温度降至40℃左右再将患肢放在里面浸泡10分钟,每天1—2次,对治疗冻伤具有良好效果。处理二度冻伤应先将局部消毒干净,然后将水泡刺破,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遇到三度冻伤应送医院进行治疗。预防冻伤应从秋季开始,每天坚持户外锻炼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应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同时还要准备必要的防寒服装。

☚ 挫伤   溺水 ☛

冻伤

低温作用于人体后发生的损伤。多发生于肢体未稍和身体暴露部位。依损害的程度分为三度:一度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充血;二度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伴有水泡;三度损伤达皮肤全层,甚至达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皮肤变白、坏死。预防包括防寒、防湿和避免静止不动。治疗采用保温或复温,创面处理,全身支持和抗炎治疗。

冻伤

亦称“冻结性寒冷损伤”。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损伤。

冻伤congelation

是机体受到寒冷侵袭后引起的损伤。除低温为主要原因外,凡能加速从体表传导热量和放散热量以及抑制产生热量的因素,均为促使冻伤形成的诱因。可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三种。局部冻伤据其损伤程度分为四度。全身冻伤亦称冻僵,损害可从体表波及内脏。治疗原则是尽快脱离寒冷环境,立即进行局部或全身快速复温,并根据冻伤创面的不同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冻伤

frostbite


冻伤

frostbite

冻伤dòng shāng

injury by col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