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道1913—湖北武昌人 王道1936—浙江诸暨人 王道王 道(1913— ) 陈予欢编著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36页 王道1913——字道勝,湖北武昌人,1913年生。畢業於國立武漢大學、中央軍校第八期。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任山西太岳山區游擊司令兼洪桐、屯留兩縣縣長、第六戰區挺進第一縱隊司令。1945年抗戰勝利,與李惟果主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工作。旋任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武漢分署署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去臺灣,入“國防大學”、“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第七期畢業,並先後任“國防會議”會議組長,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處長、臺灣區棉紡工業公會秘書長、“國民大會”外交委員會召集人。著有《美國的迷惘》等。 王道wáng dào先王所行之正道,多指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主张。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王道潜隳伍员死,可叹斗间胆王气。李白《北上行》: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王道儒者主張以仁義治天下,稱爲“王道”。揚雄《長揚賦》:“士有不談王道者,則樵夫笑之。”馮衍《顯志賦》:“美《關雎》之識微兮,愍王道之將崩。” 王道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尚书·洪范》 养生丧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王道wángdɑo又作“亡道”。厉害,不好惹。〔例〕他把搬指拿过去啦,可没往手上戴,把顶子拧下来,把搬指往顶心轴上一套,又把顶子拧上啦。皇上一看,得!归他啦。心说:“刘墉你可真王道。”(统305)∣当年我们小力笨学徒那阵儿,吃饭摔了个碗,好,让使笊篱吃!多王道。(胡384)∣“姓额的放的就是阎王账,不服自管告我去,营城司坊,南北衙门,我全接着。”嘿!大兄弟,您听听,够多么亡道,简直他这不是要反吗?(额16) 王道uong21no242[uoŋnɔ]❶公平,妥当 ![]() ![]() ![]() ![]() ![]() ![]() ![]() ![]() 王道wáng dao❶性子猛烈,剧烈。如:这酒可真~,刚两盅就醉了。/这药~,可别多吃。 王道wáng dào旧时星相业谓人厚重之相。《切口·星相》:“王道: 相之厚重者。” 霸道;王道○霸道bà dào(名)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 ●王道wáng dào(名)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所谓仁义进行统治的政策。 王道←→霸道wáng dào ← → bà dao王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所谓仁义治天下的政策。 王道wáng dào〖名词〗 王道儒家所提倡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之始也。” 政策 政策政策和法令:政令 另见:法规 措施 制订 执行 ☚ 戒律 条例 ☛ 王道wáng dào❶治世的法则。多指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以仁义治天下的统治方法。《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备矣。” 王道儒家的治国方略。《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前汉书·元帝纪》:“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战国时,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为王道,以武力结诸侯为霸道。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就是以王道为表,以霸道为里,亦即通常所说外儒内法,这种治国方略对后世很有影响。 王道儒家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称。指以德服人,施行仁政。语出《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推行王道,认为“以德行仁者王”。荀子重视王道,但不反对霸道,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王道“以德行仁”的统治方法。“霸道”的对称。孟子分统治为王道和霸道两种,认为“以德行仁者王”。主张实行王道,认为“制民之产”,使人民有小块土地,“养生丧死无憾”,“省刑罚,薄赋敛”,“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就会“无敌于天下”。荀子也很注重王霸之别,提出“义立而王”,认为以“礼仪”治国,可以使天下归顺。王道学说,常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用以欺骗人民,稳固统治。 王道 王道字懿德。明天顺(1457~1464)间以举人任杭州通判。因事忤直指使者而挂冠归,直指检查其归舟,惟有书数卷,乃惭谢。家居20年,以著书讲学为业。 ☚ 戴贵 戴恩 ☛ 王道 王道生卒年不详。善化县 (今长沙县) 人。“二次革命”期间,在武汉组织机关,进行反袁活动。失败后逃往日本。1913年冬与邹永成等成立“民义社”,任本部特派员。后又加入中华革命党,被派回湖南,在长沙、岳阳、临湘、湘阴等地发展势力,开展反袁驱汤 (芗铭) 斗争。失败后逃至上海。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王与邹永成等发起成立 “救亡会”,发刊 《救亡报》,反对日本侵略,痛斥袁世凯卖国。由于持论激烈,不到3个月即被法租界当局查封。“筹安会” 乘机顶替其执照,另创《亚细亚报》,鼓吹君主立宪。王道乃组织民义社社员,将该报报馆炸毁。袁世凯与法租界勾结,重赏指名拘拿党人,他只好避走香港。后事不详。 ☚ 任震 曾廉 ☛ 王道1476~1532明学者。字纯甫,号顺渠。武城(今山东)人。正德进士,由庶吉士改应天教授。历官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初学于王守仁,后师事湛若水。强调“盈天地间本一气而已矣。方其混沦而未判也,名曰太极;迨夫酝酿既久,升降始分,动而发用者谓之阳,静而收敛者络分明而不紊者,则谓之理。数者名虽不同,本一气而已。” 认为性情皆一气之流行。“人性皆善,而智愚贤不肖之不同” ,“皆生于(气)运之不齐也” 。“盖情之善,原以性之善而来。”并以麟凤龟龙与人作比较,附合孟子 “以牛犬之性与人不同” 之说,论证其 “人与物之情合下不同” 的观点。但又有心通万物的思想。“若论道之本体,天大无外,心大亦无外,天地之用,皆我之用,浑然一理何所分别,吾心体尽天下之理,亦只是全复吾心之所固有而已。”著作有 《顺渠先生文录》 、《次阳明咏良知》等。 王道wáng dào原指以“仁义”统治国家的方法。中医常引伸指遣方用药纯正平和。《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张长沙医如汤武之师,无非王道,其攻守奇正。” 王道 王道❶儒家的政治主张。要求以仁德道义治理天下。与法家主张的“霸道”相对立。语出《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孔子主张“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对百姓要“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孟子主张推行“仁政”,认为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乃“王道之始”。孟子提出“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正经界”,“省刑罚、薄税敛”等,目的均在于实现王道政治。至荀子则王、霸并举:“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在中国封建时代,王道与霸道实为相互补充的。鲁迅说:“中国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 王基 王弼 ☛ 王道 王道儒家的治国主张,指以仁义治天下,与霸道相对。《孟子·公孙丑上》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在孟子看来,霸道是一种凭借实力的强权政治,王道是一种以道德为基础的仁政。孟子推崇王道而贬抑霸道。商鞅则相反,推崇霸道而贬抑王道,战国末年,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二者同样可以强国;但是比较起来,“粹而王,驳而霸”,王道还是比霸道更为理想的政治主张。到汉代,汉宣帝总结统治经验后,认为王道与霸道二者可以成为统治者两手并用的统治之术。宋代的程朱理学认为王道行仁义而顺天理,霸道假仁义以济私欲。因而赞成王道,反对霸道。儒家的王道与霸道之分,始于孟子。孟子提出施行王道的要点是:“以德行仁”,“制民之产”,“不违农时”,“省刑罚,薄税敛”,“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谨养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等。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五德 ☛ 王道wang daokingly way 王道kingly way;benevolent government 王道kingly way;benevolent government 王道 王道字道胜,湖北武昌人,1912年6月15日生。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将官班、台湾陆军参谋大学将官班第七期、台“国防大学”。曾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山西太岳山区游击司令兼洪洞和屯留两县县长、湖北省警保处处长、第六战区挺进第一纵队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与李惟果等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政治部负责日军投降工作。后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武汉分署署长。曾协助桂永清建立新海军、海军军官学校及海军陆战队。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并入三军联合参谋大学第七期学习,并曾受训于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四期。结业后,曾任“国防会议”组长、台湾省新闻处处长等职。50年代初,递补为台“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曾任“国民大会外交委员会召集人”,直至1991年底 “退职”。还曾在社会上担任台湾棉纺工业工会秘书长等职务。著有《剿匪问题的检讨与研究》《论剿共战争》《反攻论》《美国的迷惘》 等。 ☚ 王绶辉 王曾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