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对待事物发展是否具有规律性问题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和理论。决定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意识则受客观物质条件及其规律性的制约。非决定论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均是偶然性或人的主观意志起作用的结果。一般地说,决定论是唯物主义的表现;非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表现,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它们主张不受任何约束的“意志自由”,其极端形式就是唯意志论。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客观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主张事物发展的因果性和客观规律性,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因此最终仍然会陷入非决定论或宿命论的错误。决定论又有机械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之区别。前者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等把必然性与偶然性、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必然性,绝无偶然性可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也无能为力,只可听凭驱使。机械决定论最终会陷入宿命论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决定论在肯定事物发展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前提下,同时也承认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全面地阐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决定论发展到真正科学的阶段。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对道德形成和道德选择是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同观点。各种唯心主义伦理学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的内容不是由客观社会关系决定,而是神启、天授的或任意建立起来的。它们把道德自由看成是人本身先天固有的,不受外部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决定道德,这是道德意志自由的前提。因为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利益关系和生活方式所规定的。因此,道德意志自由从根本上讲只能是对社会利益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把握,而决不可能是摆脱社会利益关系的必然性和社会道德要求的绝对的意志自由。主张摆脱社会道德义务的意志自由,必然导致非道德主义。列宁曾指出:“决定论思想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神话,但丝毫不消灭人的理性、人的良心以及对人的行为的评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