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鑑bīng jiàn明月。元稹《月》:“绛河冰鑑朗,黄道玉轮巍。”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月亮 > 玉鏡 > 冰鑑 冰鑑 bīngjiàn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祭器 > 冰鑑 冰鑑 bīngjiàn 古代祭祀或招待賓客所用的盛冰器。《周禮·天官·凌人》:“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賈公彦疏:“冰若有鑑,則冰不銷釋,食得停久。”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炊食部 > 炊具 > 冰鑑 冰鑑 bīngjiàn 古代冰藏容器。大口,置冰其中以冰鎮酒飲或冷藏食物。先秦已使用。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葬中出土有戰國時期青銅方鑑一對,高五十六厘米,每邊寬七十六厘米,口微斂。器分内外兩層,内層似方形尊,可盛酒,外層置冰塊以冰酒。唐以後其形制為口方如斗,四周鏤空,底作風窻,下承以大盤,食物置於鑑内,盤内置冰,鑑有四足立於冰上,使寒氣通徹以禦温氣,與漢以前置冰於鑑内已略有不同。《周禮·天官·凌人》:“春始治鑑,凡外内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鄭玄注:“鑑如甄,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温氣。”宋·蘇軾《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之三:“水殿開冰鑑,瓊漿凍玉壺。”《宋史·禮志三》:“常祭,地衹,配位各用冰鑑一。今親祀,盛暑,請增正配及從祀冰鑑四十一。” 
青铜冰鑑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